继续履行合同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577条和580条,继续履行合同是违约救济的首要方式。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这种规定体现了契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平衡了合同双方的利益——既保护守约方的履行利益,又避免强制履行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

合同继续履行的三大实战要点

最近处理的一个装修合同纠纷特别典型:业主王先生发现施工方偷工减料,要求重做却被拒绝。这种情况能强制继续履行吗?我们来看看法律实操中的关键点:

第一,履行性是硬指标。就像装修材料已经停产的情况,客观上无法继续施工,这时候法院就不会支持继续履行。去年上海某瓷砖供货案,厂家因环保整治停产,法院就驳回了买方的继续履行请求。

第二,合理期限要卡准。发现对方违约后,催告履行的时间窗口很重要。有个物流公司案例,货主在货物迟延3个月后才主张继续运输,法院认为货物时效性已丧失,最终判赔钱不判继续送。

继续履行合同的法律规定

第三,举证责任有讲究。守约方需要证明合同合法有效、对方存在违约、自己已履行义务这三个要件。去年杭州的网红直播带货案,MCN机构就因为无法证明主播确实存在违约行为,输了继续履行的官司。

这些情况不能强求继续履行

上个月处理的一个房屋租赁纠纷特别有意思:租客拖欠房租,房东坚持要租客继续住满三年。但租客已经失业半年,确实无力支付。这种情况法院会怎么判?

法律明确规定了不能强制履行的四种情形:

1. 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特定物灭失)
2. 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如人身依赖性的服务合同)
3. 履行费用过高(经济上显失公平)
4.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

就像前面说的租房案例,强制租客继续履约导致其生活困难,法院更解除合同。去年北京有个类似案件,法官引用生存权高于合同权原则,驳回了房东的继续履行诉求。

常见问题Q&A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怎么办?

遇到地震导致厂房倒塌这类不可抗力,《民法典》590条可以解除合同。但要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有企业因未及时通知被判定扩大损失需担责。

违约方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吗?

原则上违约方没有这个权利。但新出的司法解释有个突破:当合同陷入僵局且符合特定条件时,违约方可以起诉解除。商铺租赁中承租方突然瘫痪,继续经营已不,法院支持解除。

继续履行还能要违约金吗?

当然可以!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组合拳。但要违约金不能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有个建筑工程案例,约定日3‰的违约金被法院调整为LPR四倍。

怎么证明有履行能力?

建议准备三类证据:资金流水证明财力、技术人员名单证明人力、设备清单证明物力。去年有个软件外包纠纷,开发方就是靠银行保函+技术团队劳动合同胜诉的。

法院判了继续履行怎么执行?

可以向执行局申请强制履行令,必要时可请求代履行。装修案件,法院可以指定第三方施工,费用从被执行人账户划扣。但人身性质的行为不能强制,明星演出合同就不能押着上台。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