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第577条,不能履行合同的主要原因包括:根本性违约、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和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地震、战争等。情势变更则是指合同成立后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将显失公平。从法律实践来看,近三年因疫情导致的合同纠纷案件中,有38%援引了不可抗力条款(数据来源:最高法度商事审判白皮书)。
合同说撕就撕?这五大坑千万别踩
老铁们了!签合同就像谈恋爱,分手理由千奇百怪。最近有个开奶茶店的小王,和房东签了三年租约,结果才半年就被强制解约。为啥?合同里居然藏着政府拆迁可随时解约的条款!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让人防不胜防的违约套路。
第一种常见情况是资金链断裂。就像去年倒闭的网红餐厅夜宴,明明签了200万的食材供应合同,结果抖音流量突然断崖式下跌,老板只能跑路。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履行能力丧失,要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种骚操作是玩文字游戏。某MCN机构和小网红签的独家合作协议,把解约条款写成甲方可因乙方形象受损终止合作。结果主播素颜逛街被拍到,公司就说形象不符直接解约。这种模糊条款最容易扯皮!
突发状况怎么破?这些救命稻草要抓牢
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有家物流公司就靠不可抗力条款成功免责。他们提前做了三件事:1. 72小时内向合作方发送书面通知 2. 保存高速封路、仓库进水的视频证据 3. 提供气象局开的极端天气证明。最终法院判赔金额减少60%,这波操作值得双击666!
遇到原材料暴涨也别慌。像钢材价格坐火箭时,有建筑公司依据情势变更原则,成功把固定单价合同改成了成本加成模式。关键是要证明价格波动超出正常商业风险,最好有行业协会出具的波动数据分析报告。
常见问题Q&A
Q1:房东突然卖房算不算违约?
看合同!写着房东有权提前30天通知解约,那你就得认栽。但《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条,买卖不破租赁,新房主必须继续履行租约,除非你们签的是不定期租赁。
Q2:合作方负责人离职能毁约吗?
想得美!公司换人不是免责金牌。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公司以对接人辞职为由拖欠尾款,法院直接判赔违约金+律师费。记住盖公章比签字更靠谱!
Q3:遇到老赖怎么办?
教你三招:1. 发律师函(某宝200块搞定)2. 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3. 上信用网站公示失信记录。去年有个老板靠这招3天追回80万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