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不能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合同履行不能分为自始不能和嗣后不能两种情况。自始不能指合同成立时已存在履行障碍(卖房时房子已被烧毁),这类合同原则上无效。嗣后不能则是合同成立后因不可抗力、政策变化等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受影响方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合理赔偿。法律这样设计既保护了契约精神,又兼顾了现实中的不可控因素。

合同半路翻车的五种常见姿势

去年有个网红奶茶加盟案特别典型。加盟商签完合同才发现,品牌方承诺的核心配方其实就是公开菜谱。这属于典型的履行内容质量不符,法院判品牌方赔偿加盟费加损失。还有个更戏剧化的案例:某公司租了整栋楼准备开酒店,结果装修时发现是危房,房东早就知道却不告知。这种情况就构成恶意隐瞒履约障碍,租客不仅能解除合同,还能要三倍赔偿。

现在直播带货违约特别多。上个月刚有个MCN机构起诉主播跳槽,主播以账号被封为由说履行不能。法院调取后台数据发现封号是因为主播自己刷量,这种自身过错导致的履行不能,违约责任照样得背。所以关键要看导致不能履行的原因到底能不能归责于某一方。

不可抗力可不是万能挡箭牌

疫情刚爆发时有个建材买卖合同纠纷特别典型。买方以政府封控为由拒收货物,结果法院调取物流记录发现,卖方在封控前就已将货物运达指定地点。这种情况下买方主张不可抗力就没被采纳,因为履约障碍并非真正存在。还有个反例:某进口食品公司因国外突发战争导致原料断供,这种情况只要提供海关禁令文件、使领馆证明等材料,就能成功主张免责。

最近新能源行业遇到的新问题是技术迭代。去年某电池厂商签的供货合同,约定能量密度300wh/kg,结果国家新标准要求必须达到350wh/kg才能上市。这种情况属于情势变更,双方可以重新协商条款,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但要单纯的市场价格波动不能算情势变更哦!

合同履行不能的法律规定

合同履行不能的灵魂三问

Q1:台风导致工厂停产算不算不可抗力?

这得看台风预报情况。是超强台风登陆,气象局提前三天发布红色预警,而企业没做任何防范措施,这种情况主张不可抗力会被打折。但是突发龙卷风等无法预见的灾害,只要能提供气象证明和损失评估,可以全额免责。

Q2:合作方坐牢了合同怎么处理?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培训机构老板因诈骗罪入狱,导致学员课程中断。这种情况属于因当事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学员不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还能主张赔偿剩余课程费用的30%作为违约金。培训机构账户还有资金,执行顺序上消费者债权是优先于其他普通债权的。

Q3:政府突然出新规导致合同作废怎么办?

参考最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某地产项目因禁墅令被迫调整规划。法院认定这属于当事人无法预见的政策变化,判决双方合理分担损失。开发商退还购房款,赔偿资金占用利息,而购房者主张的房价上涨差价赔偿则未获支持。这类情况关键要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并保留政策文件原件。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