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585条,购销合同违约金是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向另一方支付的赔偿金,其核心目的是补偿守约方的实际损失,而非惩罚违约方。法律允许双方自由协商违约金比例,但若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指超过实际损失的30%),法院可依违约方请求予以调减。若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守约方也可要求增加赔偿。这一规定既保障了契约自由,又防止了显失公平的情况。

违约金怎么定才合法?记住这3个要点

小明开了家食品厂,和供应商签合约定延迟交货一天赔10万,结果供应商晚了两天,直接要赔20万。供应商觉得太离谱,闹上法院,法官把违约金砍到了5万。为什么?因为合同里光顾着吓唬人,没考虑实际损失!

要点1:别拍脑袋定数字
你卖的是月饼,中秋过后交货延误,导致产品滞销,这时候违约金可以预期利润算。但是普通日用品,只能按货款利息算损失。有个建材老板在合同里写违约赔200%货款,结果法院只支持了15%。

要点2:写明损失计算方式
聪明的法务会在合同里加一句:违约金包含但不限于仓储费、二次采购差价、客户索赔等损失。去年有个案例,因为合同列明了物流和仓储成本明细,法院全额支持了18%的违约金。

购销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要点3:特殊日期要特别约定
做圣诞礼品生意的王总吃过亏——合同没写清节假日的违约金标准,结果平安夜当天没到货,想按三倍索赔却被驳回。现在他的合同里专门写着:12月20日至25日期间违约,按每日3%计算。

4个必知的违约金冷知识

知识1:违约金能要利息
杭州中院去年判了个案子:A公司拖欠货款100万,违约金20万,结果法院判违约方不仅要支付120万,还要给这120万从违约日起算的LPR利息!相当于违约金生利息。

知识2:定金和违约金二选一
你收了客户10万定金,合同又写违约金15万,对方违约时你只能选要么没收定金,要么要15万违约金。但有个漏洞:定金不超过20%的部分才能双倍返还,超过部分可以算预付款追回。

知识3:发票没开也算违约
深圳有个典型案例:买卖双方没约定开票时间,结果买方付完款半年没收到发票,导致无法抵扣税款,法院居然判卖方赔了28万税款损失!现在聪明人都在合同里写上付款后5个工作日内开具发票。

知识4:不可抗力也要及时通知
疫情期间,某工厂因封控无法交货,但因为没在3天内书面通知客户,被判承担70%违约金。法官说:不可抗力不是免死金牌,及时止损是基本义务。

常见问题

问题1:违约金不能超过合同总额30%吗?
这是个常见误区!法律规定的是违约金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合同总价100万,实际损失只有10万,违约金最多13万。但若损失达到50万,违约金可以到65万(50万×130%)。关键要保留好损失证据。

问题2:对方拖着不付违约金怎么办?
建议分三步走:①发律师函要求7日内支付;②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③起诉时把律师费、保全保险费都列入诉讼请求。去年苏州有个案子,违约方赔了本金+违约金+利息+对方全部诉讼成本。

问题3:合同没写违约金就不能要吗?
可以要赔偿!虽然不能主张违约金,但能要求赔偿实际损失。你因为对方违约多花了20万找新供应商,这20万可以索赔。不过需要提供采购合同、付款凭证等完整证据链。

问题4:违约金要交税吗?
这是个坑!法院判的违约金收入要交增值税。曾经有企业赢了100万违约金,结果发现要交13万增值税。可以在合同里写明违约金为含税金额,或者约定违约方承担相关税费。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