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造成损失3万离职

员工造成损失3万离职

《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90条,员工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的,离职后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要看三个关键点:第一,员工是否存在主观过错;第二,损失金额是否经过专业核算;第三,劳动合同是否有明确约定。3万元是否全赔?不一定!司法法院会综合考量员工收入水平、过错程度来判定赔偿比例,不超过月工资的20%。

遇到员工闯祸就跑路?手把手教你应对攻略

上个月老王公司的库管员小张,在离职前一个月把价值5万的货品登记错了仓库位置,导致货物过期报废。等财务月底盘点发现问题时,小张早拿着离职证明入职新公司了。这种情况怎么破?

第一步:固定证据别手软
马上调取监控录像,保存出入库记录,找其他员工做书面证言。记得用手机录屏保存企业微信/钉钉的工作群记录,这些都是认定责任的关键。

第二步:损失核算要专业
别自己拍脑袋说损失3万!让财务出具带公章的损失明细,涉及专业领域的可以找第三方评估。去年有家公司就因为用采购价计算损耗,没扣除残值,结果法院只认定了60%的赔偿金额。

第三步:先协商后诉讼
先通过电话、书面函件联系员工,记得通话要录音。协商时可以把赔偿金拆分到每月分期支付,很多打工人愿意接受每月赔1000-2000的方案。实在谈不拢再走劳动仲裁,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整个流程持续3-6个月。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员工说离职就能不赔钱?

错!离职不影响赔偿责任。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程序员删库跑路造成12万损失,离职半年后被判赔2.4万。法院明确指出劳动关系解除不等于债务消灭,公司只要在1年仲裁时效内主张权利都可以。

问题2:怎么证明是员工的责任?

建议准备三类证据:
1. 工作记录:监控视频、系统操作日志、交接单
2. 制度文件:签收过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培训记录
3. 第三方材料:客户投诉函、维修报价单
像快递公司证明快递员丢件,一般需要提供称重记录、派件路线GPS数据、客户签收异常记录三件套。

问题3:公司能直接扣工资抵债吗?

千万不能!深圳某企业曾因扣发离职员工工资被判支付双倍赔偿。正确做法是:
1. 正常结算离职工资
2. 单独发送赔偿告知书
3. 协商不成申请劳动仲裁
实在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银行账户。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