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突然离职造成的损失怎么办

最近收到不少老板私信问:员工说走就走,电脑里的客户资料都没交接,造成的损失能让他赔吗?作为处理过上百起劳动纠纷的律师,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劳动合同法》第90条,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损失的,确实要承担赔偿责任。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员工离职程序违法(没提前30天通知)2.公司能证明实际损失 3.损失与离职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别等员工跑路了才后悔!这5招防患于未然

去年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运营总监带着整个团队跳槽,直接导致黑五促销瘫痪。后来虽然官司赢了,但30多万赔偿根本抵不上实际损失。所以比起事后追责,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这些事:

1. 入职协议加紧箍咒:签合明确约定脱密期(技术岗可设6个月)、竞业限制(记得给补偿金)、违约金条款(不超过月工资3倍)。有个做AI算法的公司,就因为没签竞业协议,被离职员工用公司代码创业,损失上千万。

员工突然离职造成的损失怎么办

2. 搞个离职SOP流程:要求必须完成工作交接清单(电子档+纸质签字)、客户资源表移交、系统权限关闭才能结算工资。见过最狠的老板,重要岗位离职要过五关——直属领导、人事、财务、IT、法务分别签字确认。

3. 培养AB角制度:每个关键岗位都培养备份人员,每周强制交叉培训。有家连锁餐饮品牌,店长突然离职后,副手直接顶上,营业额不降反升。

4. 用科技手段锁住核心资产:安装文档加密软件(自动打水印那种)、设置分权限云盘、关键操作留痕系统。之前处理过游戏公司案例,主程离职前删库,幸亏有操作日志才追回损失。

5. 离职面谈要录音:别光顾着走形式,重点问清离职原因、新去向、手头工作进展。有次面谈时员工说漏嘴要去竞争对手那,我们马上启动竞业限制,避免客户被挖。

人已经跑了怎么办?教科书级应对指南

上周半夜接到紧急咨询,某MCN机构头牌主播突然消失,第二天就是品牌直播。教你三步紧急止血:

第一步:立即冻结所有权限(直播间账号、提现渠道、客户联系方式),群发《告知函》给合作方,表明已启动法律程序。

第二步:2小时内组建应急小组,我帮他们协调了同类型主播+原助播联合救场,用双主播形式反而增加了话题度。

第三步:72小时内完成证据固定。调取考勤记录、工作聊天记录、未交接事项清单,核算直接损失(品牌方索赔的违约金、临时请人的费用等)。

特别!损失计算要精确到每天:程序员突然离职导致项目延期,要提供客户催告函、延期赔偿协议等证据链。之前代理过最成功的案例,通过比对离职前后项目进度表,成功追回87万损失。

老板们最关心的5个灵魂拷问

问题1:员工微信上说要离职,第二天就不来了,能扣工资吗?

千万别!就算对方违法离职,扣工资也会被劳动仲裁。正确做法:照常发放工资,但书面告知因其未交接造成的损失将依法追偿。有个案子公司扣了半月工资,结果赔了双倍工资差额。

问题2:员工把客户带到新公司,能让他赔钱吗?

关键看有没有签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签了且公司正常支付补偿金,可以要求赔偿;没签,但能证明客户是基于公司资源获得的(用公司电话联系的记录),也被支持。某医疗器械销售带走300万订单,法院判赔成交额的20%。

问题3:重要岗位突然离职,临时请外包产生的费用能算损失吗?

需要提前做好预案!平时就有合作的外包团队,相关费用基本能被支持;是紧急找的高价外包,要按市场均价计算。建议保留3家以上备用服务商的报价单作为证据。

问题4:员工离职后把公司电脑格式化了怎么办?

立即报警!这是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联系数据恢复公司,费用可以作为损失索赔。杭州有个案例,程序员删库后被判赔18万+6个月有期徒刑。

问题5:00后员工动不动就辞职,怎么预防?

调整管理方式比法律手段更有效:设置季度奖金分期发放、增加项目分红比例、用弹性工作制替代固定坐班。某广告公司把离职率从40%降到12%,秘诀就是每月举办吐槽大会,让员工积压的情绪有出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