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会决议撤销之诉的时效

《公司法》第22条规定,股东会决议撤销之诉的诉讼时效为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这个期限属于法定除斥期间,不同于普通3年诉讼时效,一旦过期权利就彻底消灭。哪怕股东事后发现决议有问题,只要超过60天,法院将直接驳回起诉。8月1日作出的决议,起诉截止日就是9月29日(考虑自然日计算)。

为什么法律要设定这么短的期限?

公司决议关系到整个组织的稳定运营。试想股东会刚通过融资决议,公司都开始执行半年了,突然有股东跳出来要撤销,这对交易安全和企业发展都是重大打击。法律设置60天冷静期,就是要平衡个体股东权益与公司整体利益。

股东会决议撤销之诉的时效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股东老王因出国治病,回国后发现其他股东擅自修改了分红方案。虽然决议确实存在程序瑕疵,但距离决议日已过去65天,法院最终驳回了老王的起诉。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股东必须像盯股票行情一样紧盯公司动态。

时效起算的3个关键细节

1. 决议作出之日≠收到通知之日
公司10月1日形成决议但10月10日才寄送会议纪要,时效仍从10月1日起算。这就好比网购的发货即生效,不管你是否签收快递。

2. 未参会股东的特殊保护
是未收到会议通知导致未参会的股东,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决议内容之日开始计算。但!必须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公司登记的手机号未收到短信、邮箱长期未使用等。

3. 连续侵权行为的认定
对于持续产生影响的决议(如修改公司章程),曾有法院突破60天限制的判例。但这种情况就像中彩票一样罕见,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常见问题解答

Q1:超过60天真的完全没救了吗?

A:除非能证明存在决议无效事由(如内容违法),否则撤销权铁定消失。但无效之诉适用3年普通时效,这就像治病:60天内是微创手术,过期后只能尝试开胸手术。

Q2:疫情期间无法起诉怎么办?

A:最高院明确将新冠疫情认定为不可抗力。封控恰好发生在时效10天,可以主张时效中止。但需要提供健康码截图、封控通知等证据,就像上海某公司决议撤销案中股东成功延期15天。

Q3:如何证明应当知道的时间点?

A:法院会综合判断:
①公司是否通过章程规定的方式通知(如公告、挂号信)
②股东是否经常登录公司OA系统
③其他股东是否已开始执行决议
有股东在微信群讨论过决议内容,就被推定应当知道。

Q4:调解期间会中断时效吗?

A:特别!向监管部门投诉、找其他股东协商都不会中断60天时效。就像烧开水时关火,温度不会继续上升。唯一正确做法是先起诉再调解,立案后撤诉都比过期强。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