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合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19条至第936条,委托代理合同是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以委托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的协议。这类合同的核心是授权范围和责任归属——代理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事,超越权限的行为被认定为无效;而委托人需对代理人的合法代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法律还特别强调,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双方需承担连带责任。
委托代理合同里的坑怎么躲?
去年有个开奶茶店的老板找我咨询,他委托朋友代理采购设备,结果朋友买回三台山寨封口机,合同里居然没写清楚设备型号和品牌。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签合同必须盯死五个关键点:
1. 授权范围要精确到毛细血管,代理采购奶茶设备要细化成采购XX品牌款全自动封口机,单价不超过8800元
2. 代理期限别写长期,要明确起止日期,最好加上到期自动终止条款
3. 费用结算方式得写清是固定报酬还是按业绩抽成,转账账号最好直接印在合同上
4. 违约条款不能只写依法追责,要到每延迟一日支付合同总金额0.5%违约金
5. 争议解决首选自己家门口的法院,别傻乎乎约定去对方所在地仲裁
代理合同中途想反悔怎么办?
上个月有个网红解约案特别典型。MCN公司签了三年全约,结果合作半年发现对方根本不会运营账号。这种情况《民法典》第933条给了解套方法——任意解除权!但要:
• 无故解除要赔偿对方直接损失(已支付的推广费用)
• 最好在合同中提前约定解除条件,连续三个月未达到约定涨粉量
• 解除通知必须书面送达,微信发消息不算数,得用EMS寄盖公章的通知书
有个做外贸的客户就是吃了这个亏,用微信说了句不合作了,结果被判赔20万预期利润损失。
常见问题Q&A
问题1:口头约定的代理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35条,除非法律特别规定,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实务中代理合同纠纷90%都栽在举证难上。你说约定了3%佣金,对方咬死说2%,法官只能看谁证据硬。建议哪怕微信聊天确认关键条款,也比纯口头强。
问题2:代理人私自加价赚差价怎么追责?
这种情况直接适用《民法典》第164条代理人不当行为规定。去年有个案例,房产中介吃差价28万,法院不仅判全额退还,还支持了2倍佣金惩罚。关键是要在合同中写明代理人必须披露交易相对方信息,并保留沟通记录。
问题3:代理人离职后还能用原公司名义签约吗?
这就是典型的表见代理风险。《民法典》第172条规定,只要相对方有理由相信对方有代理权,合同就有效。某建材公司就吃过这个亏,业务员离职后还用公司合同章签单,法院判公司必须履约。防范措施:收回全部授权文件+在行业平台发终止声明+给重要客户发书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