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后律师费如何处理_风险代理与普通代理区别解析

撤诉后律师费如何处理?风险代理与普通代理区别解析

撤诉后是否支付律师费,关键看您签订的代理合同类型。普通代理通常需支付已发生的服务费,风险代理可能无需支付或仅支付基础费用。下面我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掰开揉碎了讲透这件事。

一、撤诉时律师费的三岔路口

张三打官司打到一半决定撤诉,在律所前台急得冒汗:"我这钱还要不要交?"其实答案藏在代理合同第七页第三款里——但别说普通人,很多律师自己签合同时都没细看。普通代理就像打车,上车就跳表;风险代理像滴滴拼车,到达目的地才结账。撤诉相当于中途下车,两种模式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二、普通代理:明码标价的"法律出租车"

李四签了3万元普通代理合同,官司打到证据交换阶段撤诉。这时候律师可能拿着服务进度清单来找他:"调查取证做了5次、写了3份法律文书、开了2次庭前会议..."就像装修师傅干的活,就算业主突然喊停,该付的水电改造钱还是得结。

但有个例外!如果合同写明"全风险包干",或者律师压根没干活,这时候可以拿着微信聊天记录当证据:"王律师您这三个月就回了我两句话,这钱收得心虚不?"

三、风险代理:与结果绑定的"法律合伙人"

医疗纠纷常用的20%风险代理,本质是律师垫钱办案。就像合伙开公司,打赢官司赚了赔偿金大家分成,打不赢律师自认倒霉。这种情况下撤诉分两种场景:

撤诉后律师费如何处理_风险代理与普通代理区别解析

1. 自己主动撤诉:好比创业中途创始人跑路,律师可能要求补偿实际支出成本(比如5000元鉴定费)

2. 对方同意调解撤诉:这时候要看调解金额,如果拿到了10万补偿,可能仍要按比例支付律师费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当事人拿到调解书后拒绝支付风险代理费,结果被律师反过来起诉,法院判他支付约定比例的60%。

四、选择代理方式的决策指南

普通代理适合法律关系明确的案子,比如离婚分房产、交通事故索赔。就像买明码标价的冰箱,掏钱就能用。

风险代理适合取证困难执行风险大的案件,比如工伤赔偿、商业秘密侵权。相当于请私家侦探,找不到线索不收钱。

有个容易踩的坑:刑事案子禁止风险代理!去年某"关系户"律师承诺"取保候审成功收20万",结果被司法局吊证,当事人钱也要不回来。

五、撤诉后的补救锦囊

1. 立即书面通知律师,留存邮局回执或微信记录
2. 要求律所出具实际工作量清单
3. 协商时可主张"减损义务"——既然撤诉了,后续开庭准备就不该收费
4. 记得要回全部案件材料,防止二次收费
5. 对"概不退款"条款说不,法律明确规定显失公平的格式条款无效

FAQ: 你可能关心的实际问题

撤诉后风险代理的律师费能要回吗?

看合同!如果约定了"撤诉视同败诉"就要支付,若写明"实际回款分成"且没拿到钱,可以主张不付。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判例支持了当事人要回已支付的风险代理费。

普通代理签了全款合同能要求打折吗?

完全可以!北京朝阳法院曾判决:某律所收取80%律师费但实际工作量不足40%,最终退还了28%费用。关键要拿出工作记录证据,比如律师一个月没回消息、没提交关键证据等。

风险代理最高能收多少钱?

司法部有红线:民事案件不超过标的额18%,刑事案件绝对禁止。但实际操作中,有的律师会拆分"基础费+风险费"来规避,签约时千万要算总账。

签了风险代理还能中途改普通代理吗?

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建议签订补充协议。特别注意:转换后之前已发生的风险代理费用可能要重新核算,曾有案例显示律所因此被裁定退还多收的12万元。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