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要说清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咱们得先看《刑法》的法条。《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而《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则是普通诈骗行为。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必须发生在商业交易场景中,专门针对市场秩序和财产双重客体,而诈骗罪保护的是单纯的财产权。举个栗子,你用假合同骗人投资就是合同诈骗,路边算命骗钱就属于普通诈骗。

一、这俩罪名到底哪里不一样?

1. 伤害对象不同
合同诈骗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专门收拾那些搞乱市场的老六。它既伤害个人钱包,又破坏商业信任。就像去年曝光的某P2P平台,用虚假投资项目骗了上万人,这就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

普通诈骗罪则是简单直接的财产犯罪,冒充公检法要求转账、网恋杀猪盘这些。去年有个新闻,大妈被假靳东骗走养老钱,这种不涉及商业合同的纯骗钱行为就归诈骗罪管。

2. 耍诈姿势不同
合同诈骗必须戴着商业面具行骗,常见套路包括:

  • 虚构公司资质签假合同
  • 收完预付款就玩消失
  • 用萝卜章伪造合同文件
  • 循环抵押骗贷款
去年曝光的空壳公司骗补案,就是利用政府补贴政策虚构交易合同,这种高端操作必须用合同诈骗罪来治。

3. 定罪门槛不同
司法解释,普通诈骗立案标准是3000元起,而合同诈骗罪要2万元起步。不过要就算金额不够,但骗了3人以上或者用假合同骗了救灾物资,照样能定罪。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二、5个常见灵魂拷问

问题1:签了合同就一定是合同诈骗吗?
当然不是!关键看两点:有没有骗钱的主观故意,是不是真的在履行合同。老王接了装修工程,确实在干活只是进度慢,这属于民事纠纷。但要是老王用假身份证签合同,收完首付款就拉黑跑路,这就是合同诈骗。

问题2:网络购物被骗算什么罪?
这个要分情况:是淘宝商家虚构商品信息收款不发货,属于合同诈骗;但要是路边扫码加微信卖假鞋,没有正式合同关系,就按普通诈骗处理。

问题3:公司员工私刻公章骗钱怎么算?
这种情况构成合同诈骗罪。最高法案例,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行骗,就算公司不知情,只要符合犯罪要件,照样按合同诈骗定罪。

问题4:骗钱后补签合同能脱罪吗?
想得美!去年有个案子,骗子先收钱后补合同,法院认定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照样按合同诈骗罪判刑。关键看骗钱行为和合同有没有实质关联。

问题5:民间借贷算不算合同诈骗?
普通借钱不还是民事纠纷,但要是借的时候就没打算还,还伪造抵押物证明,这就构成合同诈骗。老张用假房产证做抵押借款百万后跑路,这就不是简单的欠钱不还了。

三、律师教你防骗指南

1. 合同要验明正身:签合同前先查企业征信,用天眼查看看有没有经营异常,要求对方提供原件核对

2. 预付款别急着给:建议分阶段付款,首付款别超过30%,收到货再付尾款

3. 警惕反常热情:遇到稳赚不赔内部渠道要当心,正规生意哪有那么多暴利

4. 留存沟通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别删,转账备注写明用途,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提醒大家,遇到大额交易最好请律师做尽职调查。别觉得花钱请律师贵,等被骗几十万的时候就知道,事前防范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