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与第三方签合同和单位有什么区别

与第三方签合同和单位有什么区别

在法律专业视角下,与第三方签合同和与单位签合同的核心区别在于合同主体的法律属性不同。《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与单位(如用人单位、法人组织)签订合对方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实体;而与第三方(如自然人、个体工商户)签约时,合同相对方是没有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合同效力认定责任承担方式以及争议解决途径

合同纠纷被告不出庭怎么办

合同纠纷被告不出庭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被告不出庭不会阻碍案件审理,反而会丧失当庭抗辩的机会。法官将原告提供的证据和现有材料作出判决,被告需承担不利后果的风险。

被告玩消失?法院自有应对方案

去年有个装修纠纷案,包工头收了10万定金后直接失联。原告起诉后,法院通过公告送达(在法院网站和公告栏公示60天)完成传票程序。开庭当天被告依然未现身,法官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仅用20分钟就判原告胜诉。

共同经营如何认定

共同经营如何认定

在法律实务中,共同经营的认定直接关系到权利义务分配、债务承担等核心问题。《民法典》第967条对合伙合同的定义,以及《公司法》对股东权利义务的规定,共同经营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共同投资行为(资金、实物或劳务)
2. 共同参与经营管理
3. 共享经营收益
4. 共担经营风险
即使没有书面协议,只要实际行为符合上述特征,就被认定为共同经营关系。杭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三名发小共同经营民宿虽无书面协议,但因存在共同采购记录、轮流值班表等证据,最终被认定为共同经营。

合同诈骗可以协商解决吗

合同诈骗可以协商解决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理论上必须由司法机关追责。但在实务中,确实存在通过退赔取得谅解后从轻处理的案例。是否能够协商解决主要看三个关键点:涉案金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嫌疑人是否主动退赔、被害人是否出具谅解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便达成和解,公安机关仍继续侦查,最终是否免除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判定。

合同诈骗案件协商解决的三种情况

去年我代理的一个装修公司案例就很典型:老板虚构材料供应商合同骗了客户30万,立案后马上退钱并多赔了5万精神损失费。因为金额刚够立案标准且取得谅解书,检察院给了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

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

撤销合同的法定条件

《民法典》规定,想要撤销合同必须满足法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形: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以及乘人之危。就是当你签合被忽悠了、被威胁了,或者合同内容明显坑人,法律就会给你后悔药。但要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过期作废。

签完合同发现被坑了?这些情况能翻盘

老王去年买二手房,中介说房子有100平,结果过户时发现实际只有80平,这种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法律规定,对合同主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导致实际损失,可以申请撤销。去年有个装修纠纷案,业主发现报价单被偷偷改了材料单价,法院就支持撤销合同。

撤销之诉的诉讼时效

撤销之诉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撤销权的诉讼时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二是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行使;三是受胁迫方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行使。若撤销事由发生超过5年未行使,撤销权自动消灭。这个1年+5年的双重时效规定,既保护了当事人的救济权利,也维护了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为什么撤销权要设置诉讼时效?

就像食品有保质期一样,法律权利也有保鲜期。张三10年前签了份不公平合同,现在突然要撤销,法院要是支持了,那过去十年涉及的交易、财产变动都要推倒重来,这社会秩序就乱套了。诉讼时效制度就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平衡,既给受损害方维权机会,又防止权利休眠影响他人权益。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

一说到打官司,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坐牢吗,其实这得先分清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用专业术语来说,民事案件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人身关系引发的纠纷,张三欠李四钱不还;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秩序、触犯刑法的行为,王五偷东西被抓。两者的区别就像买菜纠纷和持刀抢劫,一个要赔钱,一个要坐牢。

赔钱还是坐牢?看官司类型就懂了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特别典型:老张开车追尾导致对方重伤。这个事故既要赔医疗费(民事赔偿),又因为醉驾面临危险驾驶罪指控(刑事责任)。这就好比踩了民事和刑事两个雷区,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合同纠纷过了三年还能起诉吗

合同纠纷过了三年还能起诉吗

遇到合同纠纷时,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事儿过去三年了,我还能去法院告吗?《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普通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但是!这可不是简单的算术题,里面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时间魔法!对方要是中途还过钱,或者你发过催款短信,这个三年期限就会重新开始计算。所以千万别看到时间过了就放弃,情况必须分析。

一、诉讼时效里的那些时间戏法

举个真实案例:老王借给朋友20万,说好还。到期后朋友一直拖着,老王发微信催过款,对方回复再缓缓。结果老王才去起诉,你以为超过三年了?错!从一次催款回复的开始重新计算,完全在时效内。这就是典型的时效中断,只要你有证据证明主张过权利,法律就给你续命机会。

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吗

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吗

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当然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961条明确规定,居间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也就是说,合法签订的居间合同与购房合同、租赁合同一样,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合同。

不过要三个关键点:第一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第二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第三中介机构要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某中介用假房产证骗取买家签合同,这种情况就被认定合同无效。所以重点不是合同本身有没有效,而是签订过程和内容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