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三方签合同和单位有什么区别

在法律专业视角下,与第三方签合同和与单位签合同的核心区别在于合同主体的法律属性不同。《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与单位(如用人单位、法人组织)签订合对方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实体;而与第三方(如自然人、个体工商户)签约时,合同相对方是没有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合同效力认定责任承担方式以及争议解决途径。单位违约时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责任,而个人违约需要追索个人财产。

签合同选单位还是第三方?这些门道你必须懂

很多老板在业务往来时都纠结过这个问题:到底是直接和对方单位签合同,还是找第三方合作?这里边可大有学问!

举个真实案例:某电商公司去年要开发小程序,A方案是找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个人签约,B方案是和这家科技公司签服务合同。结果项目出问题时,选A方案的公司发现程序员早就离职,追责无门;选B方案的顺利拿到赔偿。这说明选择合同主体直接关系到风险防控!

从税务角度看,和单位签合同可以拿到正规增值税发票,而和个人签只能代开普通发票。去年就有企业因为和第三方签了200万的服务合同,发现40%的支出不能税前扣除,肠子都悔青了。

最要命的是劳动风险!有些单位为了省社保,让员工注册个体户再签合作协议,结果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不仅要补缴五险一金,还被罚了双倍工资。这种假第三方真用工的操作现在可是劳动监察的重点打击对象。

与第三方签合同和单位有什么区别

关于合同主体的5个灵魂拷问

问题1:和第三方签合同能省钱,是不是更划算?

答:短期看省了社保和税费,但风险极高!一旦被认定违法分包或事实劳动关系,罚款超过节省费用的3倍。正规单位合作虽然成本高点,但能获得合规发票、完善售后服务,长远来看更划算。

问题2:怎么判断该找单位还是第三方签约?

答:记住三个看原则:看业务性质(核心业务必须找单位)、看合作周期(长期合作建议单位)、看资金规模(超过10万尽量找单位)。像装修房子这种,5万以下找工长个人还行,超过这个数还是签装修公司更靠谱。

问题3:和第三方签的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

答:只要不违法就有效,但要!自然人签约需要核实身份证信息,个体户要确认营业执照。特别提醒:涉及特许经营的业务(医疗器械),必须和具备资质的单位签约,否则合同被认定无效。

问题4:单位倒闭了,找第三方追责有用吗?

答:这种情况最棘手!合同是和单位签的,单位注销后原则上不能追责股东。但要是能证明第三方与单位存在人格混同(共用一个银行账户),或许可以穿透追责,不过需要专业律师操作。

问题5:怎么防止第三方签约变劳动关系?

答:避开这三大雷区:①别用公司邮箱给第三方发工作指令 ②别规定固定工作时间 ③别通过公司账户发劳务费。最好在合同里写明不属于劳动关系,并保留合作过程的所有沟通记录。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