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仅退款不退货起诉流程

仅退款不退货起诉流程

当消费者要求仅退款不退货遭遇商家拒绝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消费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完整的起诉流程包括:收集证据(交易记录、沟通记录、商品问题证明)→撰写起诉状→向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递交材料→缴纳诉讼费(50-500元)→等待开庭通知→出庭举证→等待判决→申请强制执行(若胜诉)。整个过程需要3-6个月,建议金额超过5000元的纠纷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实战指南:从准备材料到法庭对决

上周刚处理完一单面膜过敏仅退款的案子,买家小王在法庭上甩出三份证据直接锁定胜局:1.医院开具的过敏诊断书 2.未拆封的第二瓶产品检测报告 3.商家开封不退的霸王条款截图。法官当庭指出:商家不能既要保留问题商品又要收钱,这不公平!

未签劳动合同构成职务侵占吗

未签劳动合同构成职务侵占吗

未签劳动合同和职务侵占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劳动合同法》规定未签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纠纷范畴。两者一个是刑事犯罪,一个是民事违法,就像西瓜和芝麻不能比大小。但现实中因为未签合同导致权责不清,间接引发职务侵占争议。

一、当没签合同遇上财务纠纷,小心这些坑

张三在奶茶店打工半年没签合同,每月用微信收款时手滑扣下200元,被老板发现后报警。老板咬定这是职务侵占,张三却喊冤:连劳动合同都没有,我算哪门子员工?这种情况法院会怎么判?

工伤十级还继续上班有赔偿吗

工伤十级还继续上班有赔偿吗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十级伤残属于最低伤残等级,但劳动者依然享有法定赔偿权利。即使员工继续在原单位上班,仍有权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本人工资)。法律并未规定必须离职才能索赔,带伤返岗和拿赔偿并不冲突!

工伤十级继续上班的隐藏福利

很多人以为工伤后继续上班会白吃亏,实际上除了法定赔偿外,还有这些好处:

案例故事:小王在工厂被机器压伤手指,鉴定为十级伤残。治疗后他选择继续上班,结果不仅拿到了3.5万补助金(月薪5000元×7个月),还因工伤期间表现敬业被提拔为组长。

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区别

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区别

《民法典》第161-167条规定,代理人是指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而委托代理人特指通过委托合同取得代理权的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是代理人的升级版——就像智能手机都是电话,但不是所有电话都能叫智能机。法律规定代理人包含法定代理(如父母代理未成年子女)、指定代理(如法院指定监护人)和委托代理三种类型,而委托代理人必须通过书面或口头授权才能上岗。

你以为的代理人都是错的

最近朋友买房被中介坑了,张口就说那个委托代理人有问题,结果发现对方连正式授权书都没有。这误会可闹大了!现实中很多人把代购小哥、房产中介都统称代理人,其实这里面大有门道。

合同纠纷管辖权异议

合同纠纷管辖权异议

遇到合同纠纷准备打官司时,很多当事人第一个懵逼的问题就是:这案子到底该在哪个法院告?这时候就得搬出《民事诉讼法》第34条和127条来说道说道了。管辖权异议就是你作为被告觉得原告选的法院不对盘,要求换个场子打官司的权利。你公司在北京签的合同,原告却跑到海南法院起诉,这时候你就可以举起管辖权异议的大旗说:咱们换个地儿聊!

法院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去年有个建材商老王的案例特别典型。他在山东和浙江客户签了合同,结果对方直接在当地法院起诉。老王收到传票后火速提交管辖权异议,理由白纸黑字写着争议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结果法院审查后真的把案子移送到山东,光这一招就帮老王省下好几万差旅费。

运输合同纠纷管辖法院

运输合同纠纷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2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条规定,运输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主要遵循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双重管辖原则。来说,原告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实际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特别要的是,铁路运输合同纠纷由专门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这属于专属管辖范畴。

运输合同纠纷管辖的三大实战要点

去年我代理过一起典型的海鲜运输纠纷案,货主老王从青岛发活鲜到成都,结果运输途中发生货物变质。这个案件就充分体现了运输合同管辖的特殊性:老王作为青岛的货主,既可以选择在成都的收货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在运输公司注册地上海提起诉讼,最终考虑到证据保全的便利性,我们选择了成都法院立案。

无偿委托合同责任承担

无偿委托合同责任承担

《民法典》第929条规定,无偿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只有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委托人损失时才需承担责任。这就像朋友免费帮你代收快递,快递被雨淋湿了,只要不是他故意把包裹扔在雨里,你也不能要求赔偿。法律对免费帮忙的行为给予了更大的宽容度,与有偿委托中拿钱办事就要负责到底的规则形成鲜明对比。

无偿委托中的责任边界与人性温度

老张让邻居小王顺路帮忙接孩子放学,结果小王途中突发心脏病送医,导致孩子在校门口多等了半小时。这种情况既不属于故意也不是重大过失,老张不能要求小王承担责任。生活中这类好心办砸事的情况很常见,法律其实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

关于撤销权6个月和1年

关于撤销权6个月和1年

《民法典》第152条明确规定,撤销权的行使存在两把时间尺。因重大误解行使撤销权需在知道事由后3个月内主张,最长不超过1年;受胁迫情形下则适用1年期限。而最硬性的5年最长保护期如同最终警戒线,即便当事人不知情,超过这个年限权利也会彻底消失。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实则暗藏法律对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智慧。

网购翻车到买房被坑:撤销权生存指南

昨天刚在直播间激情下单的翡翠镯子,收到发现是染色玻璃——这种情况属于重大误解,你需要在收货后3个月内找商家理论。去年被中介忽悠高价买的学区房,今年发现压根没学位资格?这类欺诈行为适用1年撤销期,从你知道学区造假那天开始倒计时。

旅店服务合同纠纷管辖

旅店服务合同纠纷管辖

当您拖着行李箱站在酒店前台维权时,或是在手机APP上反复刷新退款进度时,想不到这背后其实涉及重要的法律程序——管辖权的确定。《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而旅店服务合同的特殊性在于,合同履行地就是提供住宿服务的酒店所在地。您可以选择在酒店所在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到酒店经营者的注册地法院维权。

举个真实案例:北京游客王女士在三亚某酒店遭遇房间漏水,酒店拒绝退费。她最终选择在三亚当地法院起诉,不仅节省了异地诉讼成本,还因法院对本地商户的熟悉度更快获得了调解。这正体现了合同履行地管辖规则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