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利息计算公式
《民法典》第57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规定,迟延履行利息计算公式为:应付款项×日利率×迟延天数。这里的日利率采用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5-2倍计算,倍数由法院案件情况裁定。一年期LPR为3.45%,按2倍计算就是0.0178%(3.45%×2÷365)。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法律文书生效时间、履行期限认定等多个专业要素。
迟延履行利息到底怎么算?手把手教你套公式
举个真实案例:张三拖欠李四50万货款,判决书指定1月10日前付清。结果张三拖到6月20日才还钱。计算过程分三步走:
第一步:确定迟延天数。1月11日到6月20日共161天(记得算头不算尾)
第二步:查找适用利率。法院按LPR的1.5倍计算,标准是3.45%×1.5=5.175%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500,000×5.175%÷365×161≈11,732元
特别提醒:执行阶段还要加倍计算!民诉法253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这5种特殊情况最容易算错
1. 分期还款违约怎么算?王总欠款300万分3期偿还,第二期开始违约。利息只计算未履行部分的本金,不是按总金额计算。
2. 部分履行如何抵扣?老陈先还了80万中的50万,利息要按剩余30万计算,且优先抵扣的是利息而非本金。
3. 利率调整怎么办?8月20日之后新规实施,之前签订的合同要分段计算,这个时间节点千万不能搞错。
4. 外币债务折算规则:需按实际还款日的外汇中间价折算,不能用合同签订时的汇率。
5. 执行和解的特殊处理:达成和解协议后再次违约的,利息从原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届满之日起算,不是从和解协议违约日开始。
关于迟延利息的4个灵魂拷问
问题1:迟延利息有没有上限?会不会超过本金?
法律没有设置上限!我们代理过一起工程款纠纷,拖欠5年的利息最终达到本金的78%。但要民间借贷案件适用4倍LPR上限,其他类型案件不受此限。
问题2: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还能不能要?
可以叠加!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判例,既支持了合同约定的日万分之五违约金,又判决支付法定迟延履行利息,两者并行不悖。
问题3:疫情期间能不能减免?
需举证证明受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履行。武汉某企业因封控导致资金链断裂,法院酌情减免了45天利息。但单纯经营困难不能作为免责理由。
问题4:计算天数包含节假日吗?
包含!法律上的期间计算都是自然日,没有工作日之说。即使是春节假期,只要在迟延履行期间内都要计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