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金计算举例
《民法典》第58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迟延履行金是债务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时需要支付的补偿性费用。其计算方式遵循未履行金额×日利率×迟延天数的核心公式,日利率按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1.5-2倍计算。LPR为3.65%,则日利率约为0.015%(3.65%÷250天×1.5)。这个制度既保护债权人权益,又能督促债务人及时履行义务。
真实案例解析:3种典型场景计算演示
场景一:买卖合同纠纷
老王拖欠供应商货款50万元,判决生效后超期30天未支付。当年LPR为3.65%,采用1.5倍计算:
日利率=3.65%×1.5÷360≈0.0152%
迟延金=500,000×0.0152%×30=2,280元
特殊情形:若第15天支付了20万,则剩余30万继续计算:前15天按50万算,后15天按30万算。
场景二:房屋租赁违约
租客拖欠3个月租金共计4.5万元,判决后拖延60天。LPR按4%计算2倍:
日利率=4%×2÷360≈0.0222%
迟延金=45,000×0.0222%×60=599.4元
点:押金抵扣租金后仍需就剩余欠款计算迟延金,且物业费等其他费用需单独计算。
场景三:交通事故赔偿
肇事方未支付20万元赔偿金,迟延180天。特殊之处在于人身损害赔偿适用2倍LPR:
日利率=3.65%×2÷360≈0.0203%
迟延金=200,000×0.0203%×180=7,308元
关键细节:医疗费、护理费等分项需合并计算,但精神抚慰金不计入基数。
常见问题Q&A
问题1:迟延金计算是否包括已产生的利息?
答:不包括。计算基数仅为判决确定的原始债务本金,利息、违约金等不作为基数。但特殊情形下如有明确判决另论。
问题2:超过2年未申请执行怎么算?
答:执行时效期满后不再计算新的迟延金,但已产生的部分仍可追讨。判决后第730天申请执行,只能追讨前2年的迟延金。
问题3:分期还款违约如何计算?
答:每期单独计算。如10万元分5期偿还,第3期逾期:前两期已还4万,第3期2万逾期30天,则按2万为基数计算30天迟延金。
问题4:债务人部分履行怎么处理?
答:采用递减法。如欠款100万,第10天还30万,则前10天按100万计算,后续按70万计算。分段计算更精准。
问题5:LPR变动如何处理?
答:按实际逾期天数分段适用对应时期的LPR。如逾期100天,前40天LPR3.65%,后60天3.45%,需分别计算后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