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金怎样计算
《民法典》第579条和第585条规定,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核心是实际损失+合理预期。公式为:迟延履行金=应履行金额×日利率×迟延天数。日利率采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3-1.5倍。12月一年期LPR为3.45%,则日利率约为3.45%×1.5÷360≈0.0144%。计算起点从合同约定履行期限届满次日起算,直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
一文搞懂:迟延履行金的前世今生
想象一下你借给朋友10万块钱,说好年底还清,结果第二年3月才拿到钱。这中间的3个月,你的钱被占用造成的损失怎么算?这就是迟延履行金存在的意义。
这个违约金Plus可不仅仅是合同里随便写的数字。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就算合同没约定,守约方照样可以主张。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某建材公司拖欠货款80万,法院判赔的迟延履行金高达12万,相当于年利率18%!
手把手教你算赔偿金额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卖房总价300万,合同约定6月30日过户,买家拖到9月15日才付款。按LPR的1.5倍计算:
1. 确定迟延天数:7月1日-9月15日=77天
2. 查同期LPR:一年期3.45%
3. 日利率=3.45%×1.5÷360≈0.0144%
4. 赔偿金=300万×0.0144%×77=33,264元
这还没完!老王能证明因为延期收款导致生意上的实际损失(错失投资机会),赔偿金额还可以更高。
这些特殊情况你知道吗?
去年处理过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肇事方拖欠20万赔偿款整整2年。法院不仅按LPR计算基础利息,还支持了受害者因延期收款产生的医疗贷款利息,最终赔偿金额翻倍。但要违约方遭遇地震、疫情等不可抗力,可以申请减免哦。
常见问题答疑
1. 没有合同约定能要迟延履行金吗?
当然可以!《民法典》第577条明确规定,即便合同没写,守约方仍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就像去年杭州中院判的物流纠纷案,虽然运输合同没约定违约金,法院照样支持了货主主张的迟延赔偿。
2. 迟延履行金有上限吗?
法律没有设置天花板,但《九民纪要》规定,超过实际损失30%的部分不被支持。应赔10万损失,主张13万以上就危险了。有个典型案例:某开发商逾期交房,业主要求按房价20%赔偿,法院最终调整为LPR的2倍。
3. 分期付款怎么计算?
这种情况要分阶段计算。总货款100万分三期支付,每逾期一期单独计算。第一期30万逾期50天,第二期40万逾期30天,第三期30万按时支付,就需要分别计算各期的迟延履行金再相加。
4. 已经支付违约金还要给迟延金吗?
关键看违约金性质。违约金明确包含迟延责任,原则上不能重复主张。但实践中很多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是针对根本违约,这时候迟延履行金可以叠加计算。去年上海有个房屋租赁纠纷,租客既要支付解约违约金,又赔了3个月租金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