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采购合同付款期限规定

采购合同付款期限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二十六条,采购合同付款期限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如未明确约定,法律默认在收到标的物或提取单证时支付。重点在于明确性——付款时间、方式、条件必须可执行。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付全款的表述就比货到付款更符合法律要求。实务中,法院处理付款纠纷时审查合同条款,若约定模糊按行业惯例或交易习惯判定。

采购合同付款期限怎么定才合理?

上周帮客户审合遇到个典型案例:某机械厂采购设备时约定安装调试后付款,结果双方为调试成功的标准扯皮半年。后来我们改成安装完成72小时内初验,初验合格支付70%,连续运行30天无故障支付尾款,纠纷立减。建议企业项目特性设计分期节点,:

代理人过错承担什么责任

代理人过错承担什么责任

代理人过错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由《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民法典》第164条,代理人不当履行代理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代理人和相对人还要承担连带责任。代理人犯错不仅要赔钱,严重时甚至要吃官司。

举个真实案例:杭州某房产中介擅自压低房东售价,私下赚取差价28万元。法院最终判决中介不仅要退还差价,还需额外赔偿房东5万元损失。这说明代理人犯错绝不是退钱就完事,法律会追究更深层的责任。

代理人犯错面临的四大后果

两份合同日期不一样怎么办

两份合同日期不一样怎么办

当发现两份合同日期不一致时,法律上要看实际签署日期。《民法典》第490条规定,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时成立,有特殊约定的除外。出现日期矛盾,建议立即与对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明确真实签约时间。若已产生纠纷,可通过微信记录、邮件往来等证据证明实际履行情况,必要时可申请司法鉴定确定真实签约时间。

一、合同日期写错后果有多严重?

去年有个客户王先生买房,购房合同写的3月1日,装修合同却写着12月15日。装修队拿着合同要提前进场,开发商却说要等交房。后来发现是中介把装修合同日期打错了,差点闹上法庭。其实生活中这种时间穿越合同真不少见:

诉讼律师费由哪方承担

诉讼律师费由哪方承担

打官司找律师,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律师费到底谁来出?《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律师费原则上遵循谁委托谁承担的基本规则。但!有5种特殊情形可以让对方帮你买单:①合同明确约定违约方承担 ②知识产权案件 ③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案件 ④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案件 ⑤人身损害赔偿等特定类型案件。最高院明确规定这些情形下,胜诉方可要求败诉方承担合理律师费用。

不同官司里的律师费潜规则

去年处理过一起商铺租赁纠纷,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违约方需承担守约方律师费。房东老张提前解约,租客小李拿着合同主张3万律师费,法院全额支持。所以说签合加条律师费条款太重要了!

在什么情况下,合同可以中止履行

在什么情况下,合同可以中止履行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当合同一方发现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合同。通俗来说就是:当发现合作方要跑路了、快破产了、或者明显要赖账时,法律允许你先按下暂停键。

一、合同中途喊停的5种典型场景

最近帮朋友处理奶茶店加盟纠纷时,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合同是可以中途刹车的。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可以合理鸽掉合同的正当理由。

1. 对方开始玩失踪

去年有个装修案例,业主付了30%首付款后,装修队突然集体失联。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中止条件,业主不仅有权停工,还能要求返还已支付款项。记住:当对方开始不接电话、不回微信、办公室人去楼空时,赶紧保留证据准备维权。

协议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协议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民法典》第142条和533条规定,协议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构成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情势变更。协议中的关键条款(价格、交付时间、质量标准)与实际情况存在重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导致一方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义务,受影响方有权要求协商变更或解除协议。协议内容与事实不符是双方在签约时故意隐瞒或虚构的,则涉嫌合同欺诈。

为什么协议写着包吃包住,实际连空调都没有?

最近小王遇到的糟心事就很典型:入职签的劳动合同里写着提供带空调的员工宿舍,实际住的却是8人间铁皮房。这种协议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在法律上叫做合同条款显失公平。《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小王可以要求企业按约定提供住宿条件,或者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建议遇到类似情况时:1.保留协议原件 2.拍摄现场照片视频 3.通过书面形式提出异议。

合同上有签字就要承担责任吗

合同上有签字就要承担责任吗

刷短视频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剧情:主角随手签了个字,结果莫名其妙背了黑锅。现实中很多朋友也有疑问:白纸黑字签了名,是不是就得认栽?作为法律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个事儿。

《民法典》第143条和第502条规定,合同签字确实代表同意承担义务。但重点来了!第147-151条规定,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就算签了字也能主张合同无效或撤销。说人话就是:签字≠必须负责,关键看签字时的情况是否正常。

签字画押就逃不掉?这些情况能翻盘

技术服务合同通用版

技术服务合同通用版

从法律角度看,技术服务合同通用版是双方就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事项达成的标准化协议模板。《民法典》第八百八十八条,技术服务合同属于典型合同类型,需明确服务内容、质量标准、报酬支付等核心条款。通用版合同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预先设计的关键条款,降低合同起草成本,规避常见法律风险。但需任何通用模板都需项目调整,完全照搬埋下履约隐患。

一份靠谱的技术服务合同长什么样?

上周刚帮朋友审了份APP开发合同,发现很多创业者容易掉进这些坑:只写功能需求不写验收标准、付款节点设计不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模糊。真正专业的合同应该像搭积木一样模块化设计:

签了三方协议怎么解除

签了三方协议怎么解除

三方协议是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签订的民事合同,受《民法典》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约束。想要解除协议,关键看三点:协商一致、约定条款、法定事由。简单来说就是先看合同有没有约定解约条件,再和单位友好协商,实在不行就找法律漏洞(单位存在欺诈、违约等行为)。千万别直接玩消失,否则面临违约金赔偿甚至影响档案流转。

手把手教你花式解约操作

最近收到个粉丝私信,说自己签完三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问能不能像撕快递包装那样直接撕了三方协议。我赶紧拦住这姐们,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能撕的!今天就给大家整点实在的,教你们如何优雅地解除三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