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欺诈的认定
《民法典》相关规定,租赁合同欺诈的认定需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欺诈方主观故意(明知虚假或隐瞒真相)、实施了欺骗行为(如虚假宣传、伪造证件)、导致对方错误签订合同(如租客因虚假信息支付租金)。房东或中介故意挖坑,租客踩坑后利益受损,就构成欺诈。法律不仅看结果,更关注行为背后的恶意性——谎称房屋可注册公司,实际却是违建;或者用精修图掩盖漏水问题,都属于典型操作。
租房骗局大揭秘:你遇到的5种套路
套路1:假房东转租
网上挂着低价急租的房源,见面后对方拿出房产证复印件,签合却要求押一付六。结果住进去一个月,真房东上门收房——原来骗子是短期租客,伪造证件转租骗钱。这种情况下,租客可以报警追责,但钱款难追回。
套路2:钓鱼式虚假房源
中介用精修图吸引看房,到现场却说刚租掉,转而推荐高价房源。虽然不直接构成合同欺诈,但签约时故意隐瞒房屋缺陷(如甲醛超标、产权纠纷),就涉及欺诈认定。
套路3:隐藏条款陷阱
合同里藏着提前退租扣三个月租金物业费每年递增20%等霸王条款,签约时未明确告知。司法解释,若条款明显不合理且未尽提示义务,被认定无效,甚至构成欺诈。
遇到欺诈别慌!3步自救指南
第一步:固定证据
立即保存聊天记录、拍照录像房屋现状,是中介欺诈,记得录下保证学区可办居住证等口头承诺。有个案例中,租客用手机录下中介说漏水已修好的对话,成功维权。
第二步:专业鉴定
怀疑甲醛超标?花500元找CMA机构检测;产权有问题?花30元去房管局调档。这些鉴定结果在法庭上都是硬核证据。
第三步:多渠道维权
先通过12315投诉调解,准备起诉材料。去年杭州法院判决过一个案例:房东隐瞒拆迁计划骗签三年合同,最终被判退租金+赔偿搬家费+支付违约金。
租赁合同欺诈认定常见问题QA
问题1:口头承诺算不算欺诈?中介保证能落户,但合同没写
答:有录音/聊天记录证明,且承诺内容影响签约决定,可以主张欺诈。上海就有判例,中介口头承诺学区资格未兑现,租客获赔2万元。
问题2:发现欺诈后必须打官司吗?
答:不一定!先发律师函要求解约退款,很多二房东怕担责会妥协。金额小于1万元,走小额诉讼程序,不用请律师,诉讼费只要50元。
问题3:怎么区分合同欺诈和普通违约?
答:关键看是否故意欺骗。热水器坏了算违约,但是用报废热水器伪装新机,就涉嫌欺诈。前者赔维修费,后者要退全款+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