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销售的构成要件
说到欺诈销售,很多消费者都吃过哑巴亏。但到底什么情况算法律意义上的欺诈?《民法典》148条和《刑法》第266条规定,构成欺诈销售必须满足四个硬指标:虚假陈述行为+主观故意+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实际财产损失。这四个要件就像四把连环锁,少一把都构不成法律认定的欺诈。
这些套路你中过招吗?
去年某网红减肥茶被罚200万,广告里说的月瘦20斤根本找不到科学依据。这种虚构产品功效的操作,就是典型的虚假陈述。还有更隐蔽的,售楼处沙盘上画的幼儿园,交房时变成了垃圾站,这种隐瞒重大事实的行为同样违法。
记得有个手机店促销员说这手机防水能潜水,结果顾客游泳池拍照就进水。商家狡辩销售个人行为,但法院判决公司要担责,因为工作人员的承诺视同企业行为。所以遇到店员夸海口,记得录音取证!
手把手教你反杀套路
发现被坑怎么办?先别急着吵架,三招教你拿回血汗钱:
1. 证据固化:聊天记录截屏、宣传单拍照、发票留底,现在连超市小票都要保存30天
2. 多渠道投诉:12315热线、全国12315平台、消协公众号三管齐下
3. 索赔计算:除了退货款,还能主张三倍赔偿(500元保底),造成人身伤害的医疗费另算
去年杭州就有个经典案例,大姐花2万买量子床垫治腰椎,结果睡出皮疹。法院不仅判退全款,还额外赔了6万,就因为商家伪造了医疗器械认证。
常见问题答疑
商家夸大宣传算欺诈吗?
关键看是否超出合理范围。全球领先技术这种抽象表述不算,但要是虚构专利号、伪造检测报告,那就构成欺诈。有个简单判断法:宣传内容能否用证据证伪。
无意中说错话要负责吗?
不构成欺诈但违约。销售新人记错参数,只要不是故意说谎,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但拿不到三倍赔偿。不过商家要是用临时工当挡箭牌,照样要承担用人单位的责任。
网购遇到欺诈怎么办?
7天无理由退货是基础权益。建议在平台沟通时使用诈骗虚假宣传等关键词,自动触发平台监管机制。曾有人靠聊天记录里三次出现假一赔十,成功让平台强制执行赔偿。
维权效限制吗?
民事索赔诉讼时效3年,从知道被骗之日算起。但要发现翡翠是玻璃做的,3年后才检测,这种情况时效从检测报告出具日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