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合同属于承揽
《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规定,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业务外包合同的核心特征完全符合这一定义:委托方(定作人)将特定业务交给外包方(承揽人),外包方需按约定标准交付工作成果(如软件开发、生产线运营、客服服务等),委托方则支付相应报酬。从法律性质上,业务外包合同本质上属于承揽合同范畴。
为什么你的业务需要外包?这4个真相老板必看
当公司把客服部门打包交给专业团队、把APP开发项目交给技术公司、甚至把整个生产线外包给代工厂时,本质上都在签承揽合同。这种模式火遍各行各业不是没道理的:
第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就像把装修交给装修队,比自己买工具现学靠谱得多;第二,成本控制更灵活,不用养全职团队,项目结束就结算;第三,风险转移,外包客服时出现服务纠纷,责任主要由外包方承担;第四,解放核心团队精力,让自家员工专注主营业务。但要合同里出现遵守甲方考勤制度按月发放固定工资等条款,被认定成劳务合同,那就完全变味了!
签外包合同必懂的5大防坑指南
1. 工作内容要到像素级:别写完成系统开发,而要写开发包含会员注册、在线支付等8大模块的电商系统,响应速度不超过0.5秒
2. :APP崩溃率低于0.01%客服接通率≥95%
3. :约定清楚代码、设计方案、运营数据等归谁所有
4. :违约赔偿金额建议写合同总金额的3-5倍
5. :写明外包人员社保、工伤等均由承包方负责,避免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业务外包合同常见问题Q&A
问题1:业务外包合同和劳务合同有啥本质区别?
最核心的区别在三个维度:
看结果还是看过程——外包合同只管最终成果是否达标,哪怕外包团队天天打麻将都不干涉;劳务合同则要遵守考勤、工作流程等过程管理。
工具谁提供——承揽方自备电脑、设备等生产资料,劳务人员则用甲方提供的办公设备。
报酬结算方式——外包按成果阶段付款,劳务合同按月发工资。一旦混淆这些特征,被认定假外包真劳务,面临补缴社保、个税等风险。
问题2:外包员工工作中受伤,公司要赔钱吗?
是真正的承揽关系,《民法典》1193条,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除非存在定作/指示过失。服装厂把缝纫业务外包,但强制要求承揽方使用已报废的机器导致事故,这种情况下才需担责。所以合同里务必写明承包方应为工作人员购买保险,并承担全部用工责任。
问题3:外包公司交来的成果不合格怎么办?
法律给了定作人三把尚方宝剑:
1. 要求重做(但需给合理期限)
2. 自行找人补救,费用从尾款扣
3. 直接解除合同并索赔
关键是要在合同里约定阶梯式违约金,逾期交付每天扣总价1%,最高不超过30%。曾有个案例,某公司外包设计的LOGO被甲方打回17次,法院判定甲方只需支付30%费用,因为合同明确约定了修改超过5次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问题4:合作过程中甲方想增加需求怎么办?
记住三句口诀:
1. 新增需求必须书面确认
2. 费用和工期要重新议定
3. 明确变更不影响原合同效力
有个血泪教训:某企业在外包微信小程序时,口头要求增加直播功能,结果外包方以需求变更为由拖延半年,法院因无书面证据判甲方败诉。建议合同里加上需求变更单需双方盖章生效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