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签的合同出了问题谁负责
《民法典》和《劳动合同法》,业务员签订合同引发的责任归属需分情况判断:若业务员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且属于职务行为,法律责任由公司承担;若存在越权签约、私刻公章或与第三方恶意串通等情形,业务员需承担个人责任。关键要看签约行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以及公司是否对签约结果存在管理过失。
合同签出问题?这4种情况决定谁来背锅
场景一:新手业务员签了个自杀价合同,公司能反悔吗?
刚入职的小王为了冲业绩,把产品报价砍到成本价以下。这种情况公司大概率要认栽——只要客户能证明小王有签约权限(拿着公司合同模板),法院会认定构成表见代理,公司得先履行合同再内部追责。
场景二:业务员收钱跑路,客户找谁要说法?
去年某建材公司就栽在这个坑里。老李收了客户30万预付款后失联,法院判决公司必须退款。因为收据盖的是真公章,即便公司声称不知情也得担责。提醒各位老板:公章管理比防盗还重要!
场景三:离职员工还在签单,这合同算数吗?
重点看客户是否知情。业务员离职后还用印有公司logo的合同签单,客户又不知道他已离职,公司照样要履约。建议企业及时在官网发布人员变动公告,收回工作手机号。
场景四:合同条款明显违法,谁该进局子?
某医药代表在合同里加回扣条款,公司和业务员双双被罚。这种情况属于违法共识,公司和直接责任人一个都跑不掉。合规培训不能走过场啊!
老板必看的3个救命锦囊
1. 授权文件要像结婚证一样正式
别随便写个业务经理头衔就完事,明确标注可签约金额上限、产品范围。见过最聪明的公司,给业务员发电子授权书,带二维码可实时验证真伪。
2. 合同审批别当人形橡皮章
某建筑公司老板因为太信任销售总监,闭眼签了2000万采购合同,结果发现价格虚高30%。建议设置三级审核:法务看条款、财务核价格、技术部审参数。
3. 离职手续比分手仪式更重要
收回所有空白合同、作废公章、群发离职通知。有家公司更狠,给每个客户寄纸质《业务对接人变更函》,虽然费钱但真能避雷。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业务员私刻公章签合同怎么办?
这种情况公司也要担责!《民法典》第172条,客户有理由相信公章是真的(之前合作用过同样印章),公司仍需履行合同义务。建议立即报警并登报声明,排查所有历史合同。
问题2:客户明知业务员没权限还签约有效吗?
这种情况公司可以主张合同无效。但需要提供聊天记录、邮件等证据证明客户明知业务员越权。重点提醒:公司官网公示的授权范围截图就是有力证据。
问题3:业务员签阴阳合同会坐牢吗?
存在虚构交易、偷逃税款等行为,构成刑事犯罪。某房产中介帮客户做低网签价,业务员和客户都被判刑。切记合同违法没有擦边球,只有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