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分包合同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35条,劳务分包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遵循约定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仲裁机构或法院,只要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就以合同约定为准。若未作约定,则适用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特别要的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专属管辖,由工程所在地法院管辖,但单纯的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属于此类存在争议,需结合案情判断。

搞懂这5个关键点 管辖法院不再头疼

老张去年接了个装修项目的劳务分包,结果工程款拖了半年没结清。他拿着合同要去法院起诉,却发现合同里压根没写清楚哪里打官司,急得直跺脚。今天就带大家摸透管辖法院的门道,免得像老张这样吃哑巴亏。

第一招:合同白纸黑字最管用!签合务必写明如发生纠纷,由XX市XX区人民法院管辖,甚至可以到甲方总部所在地法院。见过最聪明的包工头,专门把管辖法院约定在自己老家,真打官司省下大把差旅费。

劳务分包合同管辖法院

第二招:没约定也别慌,记住两个保底选项。要么去被告公司注册地法院,要么去实际干活的工地所在地法院。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湖南的劳务队在深圳施工,就是在深圳宝安区法院立的案,因为那里既是合同履行地又是工程所在地。

第三招:微信聊天记录能救命!有个包工头大哥,合同没写管辖地,但微信里甲方说过有问题来我们杭州公司解决,法院认定这算约定管辖。所以平时沟通留痕特别重要,关键时刻都是证据。

第四招:别被专属管辖唬住。虽然建设工程合同要按工程所在地管辖,但单纯的劳务分包只是出人工,不涉及材料采购、工程管理的,不少法院会按普通合同纠纷处理。不过各地裁判尺度不一,建议提前咨询律师。

第五招:仲裁条款是把双刃剑。见过最坑的合同写着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等真要去仲裁才发现,仲裁费比诉讼费贵好几倍。所以签仲裁条款前,务必算好经济账。

劳务分包合同管辖常见问题Q&A

问题1:合同约定了两个法院怎么办?

答:最高法司法解释,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原告可以任选其一起诉。但不能跨级别,约定了区法院和中级法院的,要按诉讼标的额确定。

问题2:实际施工地和公司注册地不一致听谁的?

答:这种情况常见于跨省项目。乙方注册在河南,工程在广东,若没约定管辖,乙方要去广东法院起诉的话,需要准备施工许可证、考勤记录等证明实际履行地在广东的证据。

问题3:农民工能直接在工地所在地起诉吗?

答:是农民工个人追讨工资,可以按劳动合同纠纷在用工所在地起诉,这属于特别规定。但劳务分包公司追讨工程款,仍要按合同纠纷确定管辖,两者性质不同。

问题4:电子合同中的管辖条款有效吗?

答:只要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就有效。但要管辖条款必须明确醒目,有的法院曾以格式条款未提示为由否定效力。建议在电子合同中用加粗、弹窗等方式特别提示。

问题5: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怎么应对?

答:这是常见拖延战术。原告需要准备好:①合同原件(含管辖条款页)②合同履行证据(如施工日志、验收单)③企业信息查询报告。法院审查期一般20天左右,对方恶意异议被罚款。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