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可抗力合同如何执行
《民法典》第180条,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疫情、地震、火山爆发、政府禁令等都属于典型情形。当合同遭遇不可抗力时,法律赋予受影响方三种权利: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要求延期履行、主张解除合同。但要主张不可抗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事件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间、确实影响合同履行、及时履行通知义务。某旅行社因疫情取消出境游,法院判决其无需赔偿客户损失,正是基于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
遇到天灾人祸别慌!手把手教你应对合同危机
去年郑州暴雨期间,老王的水果批发合同差点泡汤。仓库被淹导致300箱荔枝腐烂,他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①拍视频记录灾情 ②联系气象局开暴雨证明 ③当天微信通知合作方。最终合同第8条不可抗力条款,双方协商将供货时间延后1个月,老王成功避免20万违约金。
要三个关键点:
证据收集要立体:不要只盯着政府文件,物流停运通知、现场照片、新闻报道都能作为证据链。曾有个建材商因封控无法送货,用手机录下封路视频,配合社区通知轻松举证。
通知方式要到位:发微信抄送邮件,重要情况建议用EMS寄送书面通知。某装修公司因停电未按期完工,仅在电话里告知业主,结果被判赔3万,教训惨痛。
止损义务别忘记:即便主张不可抗力,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就像疫情期间酒店被征用,应当及时转移库存食材,而不是放任变质。
5个实战场景带你避开法律陷阱
场景1:婚庆公司因疫情防控无法办酒席,新人要求双倍返还定金怎么办?
建议查看合同是否有政府行为条款,若明确包含疫情防控,可协商改期或退还已支付费用。去年苏州某案例显示,法院支持将10万定金转为延期服务费。
场景2:暴雨冲毁施工道路导致工程延期,开发商要扣工程款合理吗?
住建部施工合同范本,自然灾害导致的工期延误应予顺延。但施工方需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文件、监理日志等证据,最好在事发3日内发正式延期申请。
场景3:国际物流因战争停滞,外贸订单怎么处理?
立即向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申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同步通知海外客户。参考乌克兰危机期间,超过60%外贸企业通过贸促会证明成功免责。
不可抗力合同执行5大灵魂拷问
Q1:怎么开不可抗力证明?找哪个部门?
分情况处理:自然灾害找气象局/应急管理局,疫情找卫健委/疾控中心,国际贸易找贸促会。记得要加盖公章的原件,广东台风期间,某工厂凭气象局出具的《极端天气证明》免除了200万违约金。
Q2:能直接单方面解除合同吗?
要看不可抗力影响程度。只是暂时不能履行(如封控1个月),应该协商延期;若永久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如演唱会场地塌陷),可以解除合同。切记要书面通知,参考《民法典》563条规定。
Q3:损失是不是各担一半?
法律没有规定固定比例,主要看三点:合同约定、双方损失情况、是否有过错。疫情导致餐厅停业,房东需减免部分租金,但比例需要协商。上海某商铺案例显示,法院判决减免3个月租金的70%。
Q4:怎么防止对方滥用不可抗力条款?
合同要明确约定:①不可抗力类型 ②举证材料清单 ③通知时限和方式 ④损失分担机制。建议加上受影响方需提供第三方证明条款,避免口头扯皮。
Q5:电子合同遇到不可抗力怎么办?
同样适用法律规则!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例确认,电商卖家因疫情无法发货,通过平台站内信发送通知视为有效告知。记得保存系统截图和已读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