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包含哪些因素

《民法典》第180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在法律实务中,不可抗力需要满足三个核心要素:

不可抗力包含哪些因素

1. 不能预见:事件发生前无法合理预判,突发8级地震、毫无预警的政府禁令

2. 不能避免:当事人采取任何措施都无法阻止发生,如台风路径突变导致货轮滞留

3. 不能克服:已超出正常应对能力范围,全国性疫情导致物流全面瘫痪

常见不可抗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政府行为(征收/禁令)、社会异常事件(罢工/战争/疫情)。这些情况都成为合同违约的法定免责事由。

遇到这5种情况,你碰到不可抗力了

场景一:暴雨冲垮工厂
去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某食品厂车间被淹导致订单违约。法院最终认定属于不可抗力,企业免除了赔偿责任。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典型情形。

场景二:政策急转弯
教培行业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双减政策出台后,大量租赁合同无法履行,这种情况属于政府行为导致的不可抗力。

场景三:国际物流卡壳
俄乌冲突爆发时,很多外贸企业遭遇运输线路中断。这种战争状态属于社会异常事件,产生的交货延迟可以免责。

场景四:疫情封控困局
上海疫情期间,某建筑公司因封控导致工期延误89天。最高法指导意见,这种情况符合不可抗力三要素。

场景五:神秘技术故障
某数据中心遭遇百年一遇的电磁风暴导致服务器瘫痪,这种超出常规维护能力的技术故障也被认定不可抗力。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实操指南

1. 通知要及时
发现情况后15天内要书面通知对方,就像朋友爽约要提前告知一样。某案例中企业延迟30天通知,结果被判承担30%责任。

2. 证据要扎实
保存好气象局证明、政府公告、物流凭证等。记得台风利奇马期间,有企业用台风路径图成功举证。

3. 止损要主动
即便可以免责,也要积极减少损失。疫情导致餐厅停业,转做外卖就能体现尽责态度。

4. 条款要
建议在合同中列举:地震(6级以上)、台风(橙色预警以上)、传染病(乙类以上)等可量化标准。

关于不可抗力的5个灵魂拷问

Q1:新冠疫情算不算不可抗力?

最高法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措施本身属于不可抗力,但疫情常态化后部分地区不被采纳。关键看是否导致合同根本不能履行。

Q2:政府突然限电导致停产能免责吗?

是执行有序用电政策,企业有提前准备时间则不算。但类似东北无预警拉闸限电,就构成不可抗力。

Q3:供应商材料涨价能主张不可抗力吗?

单纯的市场价格波动不算哦!除非像俄乌冲突导致氖气价格暴涨10倍这种极端情况,才被特殊认定。

Q4:活动当天下暴雨能取消合同吗?

看天气预报!提前三天已发布暴雨预警,则不符合不能预见要件,租户仍需支付部分场地费。

Q5:不可抗力条款能自己约定吗?

可以在合同中扩充列举事项,但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把网红临时爽约写成不可抗力是无效的。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