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延迟交货
最近老有老板问我:疫情封城导致货发不出去,客户天天催着要违约金,这钱到底该不该赔?《民法典》第180条和590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个前提: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就好比你约了人吃饭,路上遇到山体滑坡,得赶紧打电话说去不了,不能事后才找借口。
不可抗力可不是万能挡箭牌
去年郑州暴雨那会儿,有个做机械出口的王总就栽了跟头。明明仓库被淹了还硬撑着说能发货,拖了半个月才告知客户。结果法院判他赔了30%违约金,为啥?法律规定遭遇不可抗力要立即通知,他这通知晚了,导致客户没时间找替代供应商。这就跟家里失火不报警,等房子烧完了才打电话一个道理。
上个月接触的服装厂案例更有意思。他们用俄乌战争导致面料涨价为由拖延交货,结果败诉了。法官说战争确实算不可抗力,但你这批面料是战前采购的库存,涨价影响的是后续订单,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关键要看因果关系是否直接,就像台风把树刮倒砸了货车算不可抗力,但司机睡过头导致延误可不算。
老板们必看的保命三件套
第一招叫通知要带响。发现情况不对,别光发微信,最好用EMS寄书面通知,收件人写合同约定的联系人。有个浙江的灯具厂老板就吃了闷亏,给客户采购经理的个人微信发了消息,结果人家离职了没交接,法院认定通知无效。
第二招是证据收集狂。今年春天上海封控期间,聪明的企业都会每天拍厂区封条照片、保存政府红头文件、录屏物流停运公告。有个做医疗器械的客户更绝,连居委会每天的大喇叭广播都录下来了,这些后来都成了关键证据。
第三招叫合同会跳舞。见过最牛的合同条款写着:如遇政府征用防疫物资,甲方有权将交货期顺延至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疫情结束后的第30个工作日。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把各种性都考虑进去了。建议至少包含三类情况: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救急不救穷的骚操作
去年东莞有家电子厂遇到停电限产,人家没坐以待毙。先是把核心部件空运到越南分厂组装,又主动提出给客户免费升级产品配置。不但没赔钱,还拿下了长期大单。这告诉我们,不可抗力来了别光想着甩锅,积极补救坏事变好事。
还有个绝招叫以退为进。山东的食品出口商遇到船期延误,主动提出承担20%空运费,结果客户自己选了等海运。既展示了诚意,又实际避免了损失。记住,商业合作讲究人情世故,候退半步海阔天空。
常见问题答疑
Q:合同里没写不可抗力条款怎么办?
A:别慌!《民法典》明文规定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就算合同没写照样适用。但最好补充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后续处理方案。
Q:供应商用不可抗力拖延,我怎么判断真假?
A:要求对方提供官方证明文件+第三方佐证。暴雨天气要有气象局证明、运输中断要有物流公司盖章通知。去年有家贸易公司伪造封路照片,结果被查出照片里的卡车型号当地根本没有,直接进了黑名单。
Q:疫情封控导致延期,现在能主张免责吗?
A:起各地防控政策调整后,法院开始区别对待。是临时性封控免责,但长期防疫措施已被认定为可预见风险。建议查看当地最新判例,上海某判决书明确指出常态化防控不属于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