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被告合同诈骗

从法律专业视角来看,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核心区别在于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合同纠纷属于民事争议,因履行瑕疵、条款歧义等引发;而合同诈骗是刑事犯罪,需满足《刑法》第224条规定的要件: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

举个通俗例子:甲方收了乙方货款却延迟发货,属于合同纠纷;但若甲方压根没货物、用假身份签合同卷钱跑路,则构成合同诈骗。实务中,法院会重点审查签约时履约能力、资金用途、事后补救措施等细节来定性。

被指控合同诈骗了,我该怎么办?

你因合同纠纷被对方报警指控诈骗,千万别慌!先记住这3步:

合同纠纷被告合同诈骗

第一步:固定证据——马上整理合同原件、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履约过程的所有材料,哪怕是微信语音都要保存。

第二步:专业介入——找擅长经济犯罪的律师分析案情,确实存在误会,律师能帮你向公安机关提交不予立案法律意见书

第三步:主动沟通——在律师指导下与对方协商还款或继续履约,很多案件通过刑事和解就能逆转走向。

真实案例:卖口罩引发的牢狱之灾

疫情时,老王收了30万口罩定金后无法交货,被买家告诈骗。关键证据是什么?原来老王用这笔钱买了辆宝马,根本没联系过厂家!法院最终认定:资金未用于合同目的+逃避沟通=构成诈骗。但是因物流中断导致延迟,及时退款就不算诈骗。

预防合同诈骗指控的5个妙招

1. 合同写清不可抗力条款,疫情、政策变化
2. 收款账户必须用对公账户,备注用途
3. 遇到履约困难时,每周主动书面通报进展
4. 大额合同做律师见证或公证
5. 留存所有沟通记录,电话后补发确认邮件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合同没履行就是诈骗吗?

不一定!关键看是否一开始就没想履行。用假房产证抵押借款是诈骗,但正常经营失败还不上钱属于民事纠纷。

问题2:被刑事拘留了还能和解吗?

侦查阶段退赔取得谅解,有机会取保候审。我们团队经手过某钢材贸易案,嫌疑人退赃后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问题3:民事败诉会变成刑事案件吗?

有!对方在民事诉讼中发现你伪造公章、虚构资质等证据,另行报案。建议涉及重大合同纠纷时,民事应诉与刑事风险防范同步进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