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票是否可以买卖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而安置房票本质上是政府对被征收人履行安置义务的凭证,其权利属性具有人身专属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判例明确指出:"安置房票交易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相关买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但现实中仍存在大量私下交易行为,这背后既有利益驱动,也存在复杂的法律灰色地带。
拆迁户必看的房票交易真相
老王拿着刚领到的安置房票,手机里已经收到3个中介的报价。隔壁老张去年把房票卖了净赚30万,但楼上的李婶交易后却被告上法庭。这个薄薄一张纸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开发商私下收购房票已成公开秘密,他们通过更名操作将安置房转为商品房销售。某三线城市曾出现整栋安置楼被中介包销的奇观,房价比周边低40%,吸引大批投资客抢购。但这种"更名费"需要额外支付10-20万元,还要打点各种关系。
更魔幻的是催生出"房票黄牛",专门在农村收购拆迁指标。曾有团伙伪造离婚证明、亲子关系证明,把老人名下的房票转移到买家名下。这些操作看似天衣无缝,实则留下巨大隐患——五年后办证时,系统里的原始登记信息会让所有伪装现出原形。
血泪教训:这些坑千万别踩
杭州某安置小区爆发集体诉讼,23户买家发现房子被法院查封。原来卖家早将房票重复抵押给多个借贷公司,现在资不抵债跑路。由于交易本身不合法,这些买家不仅钱房两空,还要承担房屋清退费用。
更常见的是政策风险。南京某区突然规定安置房十年内不得交易,导致已付款的买家无法过户。还有买家付完钱才发现,安置房土地性质是划拨用地,过户时要补缴巨额土地出让金,最终房价反超市场价。
高风险交易的生存指南
真有非买不可的理由?记住这3个保命法则:1.要求卖家提供拆迁补偿协议原件并拍照留存 2.到征收指挥部核实房票状态 3.在购房合同增加"如遇政策变化,卖方全额退款"条款。某精明买家还让卖家办理了全权委托公证,这样在政策允许时能直接过户。
律师建议可以考虑"以租代买",先签订20年长租合同,等限售期过后再办理过户。虽然要冒房价上涨的风险,但至少保住本金安全。曾有投资客用这种方法盘下整层安置房,改造成公寓出租,年化收益达8%。
常见问题解答
1. 私下签的房票买卖协议有效吗?
属无效合同!《民法典》153条,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即便公证处做了公证,法院仍可判定交易无效,这种情况已有多个败诉案例。
2. 通过中介交易是否更安全?
风险只会转移不会消失。某知名中介曾被曝挪用客户资金,导致300多人无法过户。选择中介要查看其是否具备房地产经纪备案证书,最好选择提供资金监管服务的正规机构。
3. 已付款入住多年会被收回吗?
存在被原房主追讨风险!法律上你只是实际占有人而非所有权人。温州曾出现卖家子女继承房产后,凭借产权登记强行收房的案例。除非能证明存在长期占有事实,但诉讼周期长达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