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拆迁房分割:安置补偿款计算方式

当婚姻关系遭遇拆迁补偿,财产分割成为争议焦点。《民法典》第108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安置补偿款的分割需先界定财产性质:若拆迁房屋系婚前个人财产,原则上补偿款归产权人所有;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则按共同财产分割。但还需考虑户口因素、居住贡献、地方政策等特殊情形,补偿款包含对居住权益的保障部分。

离婚拆迁房分割的四大实战指南

案例一:王女士婚前老宅拆迁获赔300万,婚后3年离婚。法院认定该房屋系其个人财产,但因补偿款中含人口安置费30万/人(含配偶),最终男方分得30万。

这种情况常见于人头费补偿模式,即便房屋是婚前财产,基于户籍的补偿部分仍属共同财产。建议离婚前做好三件事:1.调取拆迁补偿协议原件 2.区分房屋价值补偿与人口安置费 3.收集共同还贷证明(若有)。

去年杭州某案例显示,婚后翻建的老宅拆迁,法院将增值部分按出资比例分割。提醒:装修添附、扩建投入都改变财产性质,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都成为关键证据。

离婚拆迁房分割:安置补偿款计算方式

五个必知的补偿款计算冷知识

1. 过渡费别忽视:每月8000元的临时安置费,哪怕离婚后到账也属共同财产。2. 期房分割有门道:若安置房未交付,可按补偿协议约定的面积单价折算补偿款。3. 子女份额要扣除:补偿协议中明确给孩子的50平米,父母无权分割。4. 宅基地特殊处理:农村宅基地不能继承,但地上房屋补偿款可分割。5. 公房承租权转化:北京曾有判决将公房承租权转化为30%财产份额进行分割。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拆迁时户口已迁出还能分补偿款吗?

关键看补偿政策:是按户籍人口计算安置面积,即便离婚时户口未迁出,但补偿方案确定时户口在册的,仍可主张相应份额。苏州吴中区就有类似胜诉案例。

问题二:父母房子拆迁补偿算谁的?

原则上归属产权人,但两种情况例外:1. 拆迁协议明确给子女的份额 2. 夫妻出资参与建房。建议让父母签订书面说明,明确补偿款归属。

问题三:离婚后拆迁还能主张权利吗?

时效最长20年!浙江高院明确:若离婚时未分割的拆迁利益,发现新证据可随时主张。但建议在知道拆迁情况后1年内起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