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五种: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8岁小孩签的买房协议);二是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被威胁、欺骗签合同);三是合同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代孕合同);四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五是格式条款存在明显不公平(商家隐藏霸王条款)。这些情况就像给合同装上定时炸弹,随时让整个协议失效。

这些合同炸弹就在你身边

上周我遇到个开奶茶店的老板,因为用了朋友给的租房合同模板,结果发现里面藏着房租随物价指数翻倍涨的条款。这就是典型的格式条款陷阱!《民法典》第497条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无效。

再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直播打赏事件,14岁少年偷刷父母30万打赏主播。《民法典》第144条,这钱完全可以要回来,因为未成年人根本没有签订大额合同的资格。但要是16岁自己打工赚钱买手机,这种小额消费就有效。

五大雷区千万别踩

1. 跟精神病人签合作协议?
上个月有个创业者找抑郁症患者合伙开公司,结果对方病情发作不认账。这种情况要看签约时是否处于发病期,经司法鉴定确认无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直接无效。

2. 为避税签阴阳合同?
某明星签的5000万片酬合同,明面上写1000万,私下转账4000万。这种明显偷税漏税的合同,不仅无效还吃牢饭。《民法典》第153条说的清清楚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自始无效。

3. 帮朋友做担保没看条款?
老王给兄弟借款担保,结果发现合同写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明显超出常人认知的条款,放贷方没特别说明,完全可以主张条款无效。但要是你自己傻乎乎签字,法院也救不了你。

常见问题解答

Q1:未成年人签的合同都无效吗?

不完全对!8岁以下绝对无效,8-16岁要看合同内容。买文具、零食这种日常消费有效,但买房买车这种大额交易必须法定代理人追认。有个案例是15岁少年花3万买游戏账号,法院判合同无效要求全额退款。

Q2:被忽悠签了合同怎么办?

赶紧收集证据!《民法典》第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撤销合同。但要1年的除斥期间,买房被中介虚假宣传,要在知道被骗后1年内起诉。有个客户就是拖了2年才维权,结果败诉。

Q3:合同部分条款无效会影响整个合同吗?

看情况!《民法典》第156条,无效条款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余条款继续有效。租房合同里的不得投诉隔断房条款无效,但租金、租期等主要条款仍然有效。但要是核心条款违法,整个合同就垮了。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