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民间借贷、企业欠款、担保追偿等场景,提供借条规范、诉讼催收、破产清算等解决方案,帮助个人与企业高效回笼资金,规避债务陷阱。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需要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担保人履行债务后,依法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担保人并非冤大头,在替人还债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实践中常见的起诉依据包括:借条、担保合同、转账凭证等能证明担保关系及代偿事实的证据材料。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全流程指南

老张去年给朋友老王做担保借了50万,结果老王跑路了,银行天天催债。老张被迫还钱后,气得直跺脚:这钱必须追回来!下面咱们就说说担保人要怎么打这场官司。

怎样要债不犯法又狠

怎样要债不犯法又狠

欠钱的是大爷这句话让无数债主咬牙切齿,但暴力催收、泼油漆、堵锁眼等行为分分钟让你从受害者变加害者。作为从业10年的债务律师,我明确告诉大家:真正的狠招藏在法律条文里!《民法典》第1187条明确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履行债务,关键是用对方法——既能合法施压,又能让老赖主动还钱。

一、合法要债的三大杀手锏

1. 律师函精准打击软肋
别小看一纸律师函!我曾帮客户发过一封附带了拟申请冻结微信支付宝说明的函件,3天内对方就主动联系还款。重点要写明

超过执行时效补救的办法

超过执行时效补救的办法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判决书都成废纸了,法院说超过执行时效怎么办?作为从业10年的执行律师,我要告诉大家:超过执行时效≠彻底凉凉!《民事诉讼法》第246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但法律规定了三种特殊情形可以申请恢复执行。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让过期的判决书重获新生。

一、执行时效补救的三大绝招

上周刚帮客户老张成功恢复执行,他的案子超期8个月,通过这招搞定:先找被执行人签了个《延期履行协议》,拿着新协议去法院申请执行。这招的妙处在于——时效中断!就像游戏里的复活甲,重新计算2年执行期。

债权人的代位权名词解释

债权人的代位权名词解释

在法律专业领域,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的到期债权,导致债权人自身债权无法实现时,债权人有权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方主张债务人债权的权利。这一制度源自《民法典》第535条,核心目的是防止债务人故意躺平损害债权人利益,通过法律手段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保障债权实现的公平性。

为什么说代位权是穿透式维权?

想象一下:老王借给老张10万元,约定半年还钱。结果老张拿到钱后,转头借给了亲戚小李,而小李到期也不还钱。老张明明可以找小李要钱,却天天在家喝茶看剧,就是不行动。这时候,老王急得跳脚:我的钱怎么办?

根据债务的性质不得强制履行的情形

根据债务的性质不得强制履行的情形

当债务纠纷闹上法庭时,很多人以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判决下来就能强制执行。但《民法典》第580条明确规定了例外情况:当债务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时,债权人就不能要求继续履行。这种情况在专业上被称为债务性质不得强制履行,好比让画家必须完成某幅作品,或者逼着明星必须登台表演,这种涉及人身专属性的债务,法律是不会用强制手段逼人完成的。

这些债务为啥不能硬来?

法律上不能强制执行的债务,都带着人身属性的标签。就像你没法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逼他写小说,这类债务的核心价值恰恰在于债务人的自愿履行。常见的三大类型值得:

欠债人得了精神病咋办

欠债人得了精神病咋办

当欠债人突然确诊精神疾病,很多债权人都会懵圈——这钱还要得回来吗?《民法典》第22条和第24条规定,债务人被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债务处理将进入特殊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先治病,再谈钱!这时候需要立即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由法院指定监护人,债务问题要等患者治疗稳定后再协商处理。

精神病不是逃债保护伞,但处理要讲方法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老张欠了30万工程款后突发精神分裂,债主老王直接带人去病房讨债。结果不仅钱没要到,还被家属告上法庭赔了2万精神损失费。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债权受让人可以直接起诉债务人吗

债权受让人可以直接起诉债务人吗

《民法典》第546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可生效。只要完成了合法的债权转让手续并履行了通知义务,债权受让人就获得了直接起诉债务人的权利!不过要两个关键点:第一,转让必须合法有效;第二,必须确保债务人收到债权转让通知(可以是原债权人或新债权人发出)。没完成这两步,法院会驳回起诉哦!

债权受让人起诉债务人的全套攻略

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王总把100万债权转给李总后,李总直接拿着借条去法院起诉,结果因为没做这件事被法官当场驳回——原来他忘记给债务人发书面通知了!今天就带大家搞懂债权转让那些必须知道的规则。

欠款多少可以定为老赖

欠款多少可以定为老赖

很多人以为欠钱不还就是老赖,但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金额门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核心标准是: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也就是说,哪怕只欠5000元,只要被法院判决还款后仍故意拖欠,就被列入黑名单。

成为老赖的关键因素

我处理过上百个执行案件,发现很多人存在误解。有个典型案例:老王因装修纠纷欠了邻居3万元,判决后他明明有存款却转移财产,结果被列入失信名单。相反,小李虽然欠了80万网贷,但每月按时还5000元并主动申报财产,法院反而帮他协调分期方案。

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民法典

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民法典

《民法典》第563条和第580条,违约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但实施的民法典创新性地明确了违约方在合同履行僵局时可通过司法途径解除合同。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 合同已不能实现订立目的;2. 继续履行对违约方显失公平;3. 守约方拒绝解除违反诚信原则。这一规定平衡了合同严守原则与实质公平,成为民法典合同编的重要突破。

违约方解除权的三大实战场景

场景一:张三租下商铺开奶茶店,疫情爆发后连续亏损,想提前退租却被房东索赔20万违约金。最高院指导案例,这种因客观情况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形,违约方可通过诉讼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