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试用期辞退补偿多少
《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规定,试用期结束后被辞退的员工,属于公司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存在员工过错的情形,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按半个月计算,超过半年不足1年按1个月计算。但是违法辞退(没有提前30天通知),补偿金额翻倍(2N)。
试用期过了就是正式工,被辞退别怂!
很多小伙伴以为过了试用期就稳了,结果突然被通知明天不用来了,这时候可别傻乎乎直接走人!记住这三个关键点: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规定,试用期结束后被辞退的员工,属于公司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存在员工过错的情形,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的按半个月计算,超过半年不足1年按1个月计算。但是违法辞退(没有提前30天通知),补偿金额翻倍(2N)。
很多小伙伴以为过了试用期就稳了,结果突然被通知明天不用来了,这时候可别傻乎乎直接走人!记住这三个关键点: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定,工人向法院起诉讨要工资需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合法劳动关系(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明);2. 用人单位存在欠薪事实(需保留工资单、欠条等证据);3. 已尝试协商或劳动仲裁(需提交调解记录或仲裁裁决书);4. 诉讼请求未超过1年时效期;5.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注册地或实际工作地法院)。
老王在工地干了半年,包工头一直拖着3万块工资不给,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别急着去法院,咱们得先走这几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和《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当出现欠薪问题时,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体需承担首要责任,而法定代表人面临三种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方面,法人代表需补发工资并支付赔偿金(应付金额50%-100%)。行政责任面临2000元至2万元的罚款,最严重的触犯《刑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广东某电子厂老板就因拖欠300万工资被判刑3年,这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6条规定,企业因经营困难等原因安排员工待岗超过一个月且未提供劳动条件的,双方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支付经济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0.5个月计算),需补足待岗期间工资差额(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若企业单方违法解除,员工可主张双倍赔偿。
举个真实案例:老王在一家制造厂干了5年,月薪8000元。公司因订单减少让他待岗8个月,每月只发2000元(当地最低工资2200元)。后来公司直接辞退他,老王能拿多少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46条规定,公司连续拖欠工资超过30天,员工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半个月算,超半年不足1年按1个月算。你干了3年7个月,能拿4个月工资补偿。
上个月刚帮朋友处理过类似案例:小王在广告公司干了2年,被拖欠3个月工资后选择离职。他做了3件事:1.收集了工资条和催款记录;2.通过邮政EMS给公司寄送《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3.带着证据去劳动仲裁,成功拿到2.5个月工资补偿(2年工龄+半个月未结算工资)。
当员工过失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时,《劳动合同法》第39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员工存在主观过错;2.损失金额达到重大标准(一般超过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3.公司能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对于赔偿问题,《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指出: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真实案例:某电商公司运营误设促销规则,导致半小时损失18万。老板第一时间做了这三件事: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员工主动提出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原则上没有经济补偿。但存在特殊情形: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未缴纳社保、强迫劳动等违法行为,劳动者依据第三十八条被迫辞职时,用人单位必须支付N倍经济补偿(N=工作年限)。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想干了一般没补偿,被公司逼走的一定有赔偿!
很多打工人把无固定期限合同和铁饭碗画等号,认为这种合同辞职就应该有补偿。其实这是典型的误解!无固定期限合同只是没有约定终止时间,本质上和其他劳动合同解除规则一致。就像谈恋爱时没说哪天分手,不代表先提分手的人就要赔青春损失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