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辞退哺乳期员工违法吗
单位单方面辞退哺乳期员工原则上属于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42条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哺乳期一般指婴儿出生至满1周岁期间,这期间企业以不能胜任工作经济性裁员等理由辞退员工,都属于违法解除。
但要一个例外情况:哺乳期员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如严重失职、刑事犯罪等),企业仍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过实践中企业必须提供充分证据,否则仍被判定违法。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单位单方面辞退哺乳期员工原则上属于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42条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哺乳期一般指婴儿出生至满1周岁期间,这期间企业以不能胜任工作经济性裁员等理由辞退员工,都属于违法解除。
但要一个例外情况:哺乳期员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如严重失职、刑事犯罪等),企业仍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过实践中企业必须提供充分证据,否则仍被判定违法。
《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工伤劳动者依法享有七大赔偿项目:1.医疗费用全额报销;2.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不变);3.伤残补助金(1-10级伤残均有对应月数工资);4.伤残津贴(1-4级按月发放);5.生活护理费(分完全/大部分/部分护理3个等级);6.辅助器具费用;7.工亡赔偿(含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特别这些赔偿项目具有法律强制性,任何单位不得克扣或拒绝支付。
去年北京有个外卖骑手小李,送餐时被汽车撞成骨折。公司说他是兼职拒赔,小李带着工作服、接单记录找到劳动局,最终被认定为工伤。不仅拿到3万医疗费报销,还因10级伤残获得7个月工资补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留考勤记录、工资条、工作证件特别重要,就算是灵活用工也有维权机会!
最近好多朋友来问,公司要辞退员工,补偿金到底按基本工资算还是按实际收入算?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这个平均工资可不是老板随便说的数,而是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的全口径收入。不过要公司发的过节费、交通补助这些福利性质的钱不算在内。
举个真实案例,程序员小张月薪1万5,去年拿了3个月的年终奖,每天还有50块餐补。被辞退时公司只肯按基本工资8千算补偿,这明显不合法!正确算法应该是:(15000×12 + 45000年终奖 + 50×22天×12)÷12个月= 每月平均工资约18300元。要是小张干了3年,就能拿3×18300=54900元补偿。
作为老板要是真拿不出钱发工资了,这事儿可不是简单道个歉就能解决的。《劳动法》《刑法》相关规定,欠薪面临三种后果:第一要吃官司赔钱(民事责任),第二要坐牢(刑事责任),第三会被列入黑名单处处受限。最严重的承担多种责任,既要给工人补工资,又要蹲监狱。怎么判,关键看老板是不是故意拖欠、有没有转移财产这些骚操作。
有个开服装厂的王老板,去年疫情亏了200多万,30多个工人3个月工资没发。工人们集体申请劳动仲裁后,法院直接把厂房设备查封拍卖了。这还没完,王老板名下的三套房子、两辆车全被强制执行,连微信零钱都被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47条规定,医院在劳动合同到期后选择不续签且不存在劳动者过错的情况下,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劳动者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工作3年7个月,可获得4个月工资的补偿。
某三甲医院护士小王就遇到了典型案例:她连续签了3次固定期限合同,第四次到期时医院突然不续签。通过劳动仲裁,成功拿到4.5万元赔偿。医院必须赔偿的情形包括: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单位解聘员工的经济补偿标准核心是按工龄算钱。来说:劳动者在本单位每干满1年,单位就得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不过有个关键限制——员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北京社平工资是11297元,月薪超过33891元的高管,最多只能拿12个月补偿。
举个例子更清楚:小王在杭州某公司干了3年8个月,月薪8000元。杭州社平工资是8020元,小王没超过3倍(24060元),所以补偿金=4个月×8000=3.2万元。是干了15年的老员工,月薪2万元(未超社平3倍),能拿15个月工资,也就是30万补偿。
《民法典》第1179条,因他人侵权导致家属受伤需要陪护时,陪护家属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侵权方应当赔偿。只要满足三个条件:1.对方存在过错;2.家属确实因陪护产生误工;3.能提供收入证明,就能主张赔偿。但能赔多少?怎么算?这就是今天要聊透的核心问题。
误工费的计算公式看似简单:日收入×误工天数,但实际操作像开盲盒。小王月薪5000元,公司开了收入证明,误工30天,按5000÷21.75天≈229元/天,能拿6870元。而老张是工地零工,每天200元但没固定记录,法院按当地日薪标准判,参考建筑业日均工资180元,只能拿到5400元。这里的关键是:有银行流水、纳税记录、公司盖章证明的人,能拿到更高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时,其供养亲属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父母赡养费的计算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含父母)每人每月30%,总和不超过职工生前工资的100%。计算公式为:父母每人每月抚恤金=职工生前月工资×30%÷实际供养人数。需的是,若父母有其他收入来源或子女,影响最终金额认定。
小明在工地意外身亡后,他年迈的父母拿到了每月2400元的赡养费。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原来小明的月工资是8000元,父母两人各占30%,合计60%(8000×60%=4800元),但法律规定总和不能超过100%。父母没有其他子女,就能全额拿到这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