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违约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五大类: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以及其他补救措施。一方不按合同办事,不仅要补作业(继续履行),还要赔钱(赔偿损失或违约金),甚至双倍返还定金。不过责任承担方式需要合同约定和实际损失情况综合判断。

一、合同违约后最直接的后果:赔钱!

老王去年租了间商铺开餐馆,合同签了3年,结果刚干满1年就偷偷搬走了。房东拿着合同找上门,老王不仅要补交欠的3个月房租,还得赔偿重新招租期间的房屋空置损失。这就是典型的赔偿损失责任,不仅要补上欠款,还得赔对方少赚的钱。

有个做工程的张总更惨,因为延迟交货被甲方索赔。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每天违约金5000元,拖了半个月直接赔了7万5。这就是违约金责任的威力,签合觉得违约金数字无所谓,真违约时才知道肉疼。

合同违约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二、你以为不干了就没事?法院让你干!

去年有个网红带货案例特别典型。MCN机构签了个主播约定独家合作,结果主播中途跳槽到其他平台。法院不仅判赔200万违约金,还要求主播继续履行合同。这就是继续履行责任的厉害之处——赔了钱还得继续干活!

不过这种强制履行有3个前提:合同还能继续履行、对方要求继续、不涉及人身性质。专属艺人合同这种带人身属性的,法院一般不会强制要求继续合作。

三、定金和违约金到底怎么算?

买房的朋友最常遇到这个问题。小李看中套房交了10万定金,后来反悔不想买了,结果开发商不仅不退定金,还要他再赔10%房款的违约金。小李急得直跳脚:这不是双重处罚吗?

其实《民法典》588条,定金和违约金只能二选一。定金不超过合同标的20%,超过部分可以要求返还。要是合同里既约定了定金又写了违约金,被违约方可以选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式索赔。

四、这些特殊违约情形要

去年疫情严重时,很多企业拿着不可抗力证明成功减免了违约责任。但有个做外贸的老板明明是自己备货失误,却想浑水摸鱼用不可抗力免责,结果被法院识破判赔全款。记住,不可抗力必须满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个条件才行。

还有个做软件开发的案例,乙方虽然按时交付了系统,但存在大量bug根本不能用。法院认定这属于瑕疵履行,判决乙方不仅要免费修复系统,还要赔偿甲方停工损失。

五、常见问题解答

1. 违约金写多高都可以吗?

当然不是!司法解释,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就被认定为过高。实际损失10万,违约金最多13万左右。觉得违约金太高,可以申请法院调减。

2. 定金和违约金能一起要吗?

不能二选一!合同约定定金10万,违约金15万,对方违约,你只能选择要么收下10万定金不退还,要么退回定金要15万违约金。

3. 违约会影响个人征信吗?

是普通民事合同违约不会直接影响征信,但要是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那就会上征信黑名单了。所以收到法院传票千万别躲着不应诉。

4. 口头约定违约能追责吗?

只要有证据证明口头合同存在,微信记录、通话录音、证人证言等,同样可以追究违约责任。不过建议重要交易还是签书面合同,避免扯皮。

5. 不可抗力导致违约要赔钱吗?

法律规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但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疫情期间的政府防控文件、自然灾害的气象证明等。没及时通知导致对方损失扩大,还是要赔扩大部分的损失。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