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赔偿范围

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赔偿范围

《民法典》第147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需赔偿对方受到的损失。这里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已支付的货款、履行合同的必要支出)和可预见的间接损失(如商机损失),但需过错责任划分——若双方均有过错,赔偿金额按比例分摊。

这些案例告诉你:重大误解的坑有多深

去年有个粉丝私信我,说他花200万买了套学区房,结果发现卖家隐瞒了户口被冻结的事实。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合同,卖家不仅要退还房款,还得赔偿他半年的租房费用和中介费损失。这就是典型的直接损失+必要支出的组合赔偿。

调解书可以撤销的情形

调解书可以撤销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1条和《人民调解法》第33条规定,调解书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撤销。法律明确规定了五种核心情形:存在欺诈胁迫行为、调解协议内容违法、调解程序严重违规、当事人重大误解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显失公平。这些情形必须通过法院诉讼程序申请撤销,且需要提供充分证据支持。

这五种情形你正在经历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小张被忽悠签了调解书,后来发现对方隐瞒了关键证据。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调解时对方满脸堆笑说这就是全部情况,结果事后冒出个关键证人,你说气不气人?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撤销条件。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了怎么办

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了怎么办

遇到说好的一起合作现在不认账明明答应给钱现在耍赖的情况,先别急着上火!《民法典》第469条和135条,口头协议和书面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关键问题在于——您能拿出证据证明这个口头约定真实存在吗?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接下来就教您如何见招拆招。

一、口头协议翻脸不认人?这些证据能救命

去年老王给邻居装修房子,双方口头说好工钱3万,结果完工后邻居咬死只承认2万。老王急中生智翻出微信记录,里面清清楚楚写着按之前说好的3万结算,最终法院判邻居补齐尾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收集证据要像侦探办案:

买卖合同纠纷证据

买卖合同纠纷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和《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在买卖合同纠纷中,谁掌握了有效证据,谁就掌握了诉讼主动权。法院判断案件事实的唯一依据就是证据链,你说得再有理有据,拿不出证据照样败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显示,超过60%的败诉案件都因证据不足导致,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个生意人后背发凉。

实战中这5类证据能救命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建材买卖案子,客户拿着微信聊天记录当救命稻草,结果发现关键信息在撤回消息里。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证据收集必须全面:

买家不配合我撤网签怎么办

买家不配合我撤网签怎么办

遇到买家不配合撤销网签的情况,要明确网签的法律性质。《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网签属于房屋买卖合同的网上备案程序,具有法律效力。若买家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撤销,卖家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协商解除合同并签订书面协议;2. 依据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主张权利;3. 向法院起诉要求强制解除网签。但需单方面撤销网签需有充分证据证明买家存在违约行为(如逾期付款、拒绝履行义务等),否则面临败诉风险。

遇到不配合的买家,试试这3个突破口

场景一:买家突然变卦想压价

律师的执行费怎么收

律师的执行费怎么收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各地实施细则,律师执行费的收取遵循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双轨制。对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执行案件,采用基础服务费+风险代理模式。基础服务费按执行标的额的0.5%-3%收取,风险代理部分不得超过执行到位金额的18%。刑事附带民事执行、赡养费/抚养费等涉及人身权益的案件不得采用风险代理。律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收费方式、比例及支付节点。

一文搞懂律师执行费的花式收费法

说到请律师打执行官司要花多少钱,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咱们先看个真实案例:老张打赢了200万的货款官司却执行无门,签了个前期5万+回款15%的协议。结果律师团队用了3个月查封对方隐匿的房产,老张最终拿到160万,支付了29万律师费。这种基础费+提成的模式现在最吃香,毕竟律师也要吃饭,当事人更看重结果。

委托的律师可以随时解除吗

委托的律师可以随时解除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三条和《律师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委托人和律师作为合同双方都享有任意解除权。当事人确实可以随时解除律师委托关系,但需要特别两点:1. 解除行为需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2. 若因解除委托造成对方损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就像我们网购时可以无理由退货,但运费需要自己承担是一个道理。

关于解除律师委托的五大真相

最近接到个有意思的咨询:王女士在离婚诉讼中途突然想换律师,但又担心法院不允许。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就像我们点外卖吃两口发现不合胃口,完全有权利换一家餐厅。但有五个关键点需要特别:

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哪些

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第147条至第151条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主要包括五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以及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与无效合同不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有效,且需要当事人主动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下面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深入理解这些法律术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一、这些法律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象你网购了一台全新未拆封手机,结果收到货发现是翻新机,这就是典型的欺诈。再朋友拿着刀逼你签借款合同,这就构成胁迫。而重大误解就像买房时中介把建筑面积说成套内面积,导致你多付了20万。显失公平最常见于老人被忽悠签下1元卖房协议,而危困状态急需用钱时被迫接受高利贷。

合同纠纷管辖权怎么确定

合同纠纷管辖权怎么确定

遇到合同纠纷时,管辖权决定了该去哪个法院告,直接影响诉讼成本和效率。《民事诉讼法》第24条,合同纠纷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而《民事诉讼法》第35条特别规定: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签约地、交货地等),但不得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规定。确定管辖权需要三步走:一看是否有约定→二找被告住所地→三查合同履行地。

一、地域管辖:被告住所地VS合同履行地

张三在杭州网购广州商家的商品产生纠纷,他既可以在自己收货地(合同履行地)起诉,也可以去广州(被告住所地)打官司。但要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