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房子子女还算第一套吗

父母有房子子女还算第一套吗

很多年轻人买房前会纠结一个问题:父母名下有房,自己买房还算首套吗?从法律角度来说,答案很明确——算!《民法典》物权编规定,房产所有权以登记为准。子女和父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只要子女名下没有房产,无论父母有多少套房,子女首次购房都属于首套房资格。不过要这里说的“法律角度”仅指房屋所有权归属问题,而实际买房时还要考虑贷款、税收等政策的影响。

为什么父母有房不影响子女首套资格?

小张最近就遇到这个困惑:他爸妈在老家有两套房,自己在北京工作想买房,中介告诉他还能享受首套房利率。原来银行和房管局判定首套房的标准是“认房又认贷”:既看购房人名下是否有房,也看是否有过房贷记录。只要小张自己名下无房且没有房贷记录,就算父母有十套房,也不影响他的首套资格。

不过有个特殊情况要:父母把房子过户给子女,通过赠与或买卖方式,这套房就会算作子女名下的房产。这时候子女再买房,就算二套了。去年杭州就发生过这样的案例,王女士接收了父母过户的老房子,后来自己买房时多交了2%的契税。

首套房资格能省多少钱?

首套房资格可是个“省钱神器”!以上海为例:首套房首付最低35%,二套房要70%;利率方面,首套房4.1%,二套房4.9%。买500万的房子,首付就能省175万!更别说契税优惠了,首套90平以下契税1%,二套直接3%。这些政策都在鼓励年轻人安家立业,所以千万要珍惜自己的首套资格。

但有些城市有“家庭套数”限制,长沙规定,父母有2套房,成年子女不能买房。这种情况属于政策调控特例,买房前一定要查清当地政策。建议直接去房管局网站查文件,或者打12345市民热线咨询。

继承父母房子算首套吗?

李大爷去世后把房子留给儿子小李,这时候问题来了:这套继承的房产会影响小李的首套资格吗?答案分两种情况:小李已经继承并过户,名下就有房了,再买房算二套;还没办理继承手续,房子还在父母名下,则不影响。不过继承的房产有个“隐藏福利”——多数城市规定,继承得来的房子不算在限购套数内,但要看当地细则。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父母把房子加我名字,会影响首套资格吗?

肯定会!只要房产证上有你名字,就算只占1%份额,这套房都算你名下的房产。深圳的小刘和父母共有房产,后来自己买房时被认定二套,多交了50多万税费。

问题2:用父母名义买房,自己还贷算首套吗?

这种情况要小心!虽然房子在父母名下,但你作为共同还款人,有些银行会认定你有房贷记录。建设银行就规定,共同还款人再申请房贷时,首付比例会提高。建议签贷款协议前一定要问清楚银行政策。

问题3:离婚后买房能恢复首套资格吗?

要看离婚时的房产分割。婚内房产全部判给配偶,自己名下无房且无贷款记录,多数城市可以恢复首套资格。但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离婚不满3年仍按原家庭套数计算,就是为了防止“假离婚”买房。

问题4:农村自建房算不算首套?

关键看有没有房产证。是集体土地上的自建房,没有在房管局备案登记,一般不影响商品房首套认定。但是宅基地确权房,有些城市会纳入住房套数计算,特别是进行过不动产登记的房产。

问题5:首套房资格能保留多久?

这个没间限制!只要满足名下无房、无房贷记录的条件,哪怕你60岁第一次买房也算首套。但要政策变化,上海调整了认房范围,把外地有贷款记录也纳入考量,导致不少人失去首套资格。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