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名下只有一套房再买房有何规定

《民法典》及各地房产政策,夫妻双方名下已有一套住房再购房时,主要涉及三类规定:

夫妻双方名下只有一套房再买房有何规定

1. 首付比例提升:多数城市要求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70%(一线城市普遍50%以上)
2. 贷款利率上浮:二套房商贷利率普遍比首套上浮10%-20%
3. 限购政策适用:部分城市实行"认房又认贷",即便已出售首套房仍被认定为二套

二套房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

去年帮朋友办理购房手续时遇到个典型案例:张夫妇在杭州有套89方老房子,想置换大户型却被认定二套房,首付突然要多出80万。这背后其实藏着政策的三重考量:

第一重:抑制投机炒房
通过提高购房门槛,防止"以房养房"的炒房行为。就像给楼市安装了个限速器,避免房价过快上涨。

第二重:保障刚需群体
政府文件明确区分首套刚需和改善需求,通过差别化信贷保护首次购房者。好比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把有限资源优先给最需要的人。

第三重:防范金融风险
央行数据显示,二套房贷款违约率是首套房的2.3倍。提高首付就像给银行系上安全带,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5个你必须知道的购房实操技巧

技巧1:巧用"先卖后买"时间差
去年帮客户王先生操作成功:3月签约卖出旧房,5月网签过户,7月新房签约时刚好腾出购房资格,省了30万税费。

技巧2:接力贷的正确打开方式
55岁的李阿姨用子女名义申请贷款,自己作为共同还款人,成功获得首套房利率,月供节省1800元。

技巧3:公积金组合贷款攻略
深圳陈女士案例:公积金贷款80万+商贷120万,比纯商贷节省利息27万,相当于白捡辆特斯拉。

技巧4:法拍房捡漏指南
关注法院拍卖公告,有些房源不限购。但要潜在风险:欠费核查、腾房问题等,建议找专业机构辅助。

技巧5:人才购房资格获取
张博士通过人才引进落户,不仅获得购房资格,还享受了15%的契税补贴,相当于政府白送4.5万。

常见问题解答

Q1:婚前各有一套房,婚后买房算第几套?

这种情况在"认房又认贷"城市会被认定为第三套房。建议在领证前完成房产过户或出售,必要时可签订婚前财产协议。

Q2:贷款记录会影响购房资格吗?

是的!即便已结清贷款,在实行"认贷"政策的城市仍被认定为二套。建议保留还款凭证,部分地区有"征信更新"政策可申请复议。

Q3:假离婚买房还可行吗?

风险极大!上海某案例中,夫妻假离婚后一方拒不复婚,不仅人财两失,还涉嫌骗贷。现在多地要求离婚3年内按原家庭审核。

Q4:继承的房产算名下住房吗?

需要分析:若继承的是农村宅基地自建房不计入,但商品房继承后即使不过户也会被计入家庭住房套数。

Q5:共有产权房是否占用购房名额?

各地政策不同。北京规定共有产权房计入家庭住房套数,而广州部分人才住房不计入。购买前务必咨询当地住建部门。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