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民间借贷、企业欠款、担保追偿等场景,提供借条规范、诉讼催收、破产清算等解决方案,帮助个人与企业高效回笼资金,规避债务陷阱。
原告住所地管辖的情形

原告住所地管辖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原告住所地法院具有管辖权的情形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是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是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的案件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这种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规定,本质上是为了平衡诉讼便利性与公平性,尤其保护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

这些情况你正在经历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老王女儿在美国定居十年,现在老王想在国内起诉离婚。按照常规需要去被告住所地法院,但老王已经70岁腿脚不便。这时候原告住所地管辖规定就像及时雨,让老王可以直接在自家门口的法院提起诉讼。

债务到期后诉讼时效

债务到期后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对于债务纠纷来说,这个三年期限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举个通俗的例子:老王1月1日借给朋友10万元,约定6月1日还款。到期没还,诉讼时效就从6月2日开始计算,到2026年6月1日截止。

你以为过了三年就不用还钱了?这些情况能让你惊掉下巴

前阵子遇到个真实案例:张老板借出50万,才想起来要账,结果对方直接说早过诉讼时效了。但其实张老板中间发过三次微信要账,每次都能让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这就是法律规定的时效中断,只要债权人采取过催收行动,三年期限就会重新起算。

欠小钱不还的人怎么对付

欠小钱不还的人怎么对付

遇到欠小钱不还的人,很多人觉得金额小只能吃哑巴亏。但《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只要债务关系成立,哪怕只有1块钱也能起诉!法律上小额诉讼程序专门处理1万元以下的纠纷,最快30天就能结案。张三借给李四500元不还,凭微信转账记录和聊天截图就能立案,法院甚至支持线上开庭。所以别被金额小的说法唬住,法律永远是你的底牌。

实战经验:5招让老赖主动还钱

第一招朋友圈施压法:在共同群聊发个动态:最近手头紧,借出去的3800元哪位大哥方便还?孩子奶粉钱快断了,配上流泪表情包。这招对要面子的熟人特管用,我表弟用这招3小时就收回欠款。

对赖账不还的人应该怎么办

对赖账不还的人应该怎么办

遇到赖账不还的人,法律早已为你铺好维权路!《民法典》第667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若对方拒不还款,你完全有权通过法律程序追讨债务。但要法律保护的是有证据的正义,所以收集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是成功维权的第一步。

一、对付老赖的实战指南

第一步先别急着撕破脸!建议先尝试温柔催收:约对方喝个茶,假装不经意提起:上次那笔钱你说周转3个月,现在都半年了...对方装傻,可以发条正式短信:最新司法解释,拖欠2万元超过1年构成拒执罪...这种专业提醒比骂街更有效。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认定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认定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和五百三十九条,债务人转移财产被认定为恶意行为的核心标准是:在债务形成后,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置财产,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张三欠李四50万不还,却把名下房产以1元价格卖给亲戚,这种操作就被法院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即便交易发生在债务形成前,被证明是预谋逃避债务,同样被追责。

债务人转移财产的五大套路

第一招:金蝉脱壳式过户 老张欠了200万工程款,赶在法院查封前把房子过户给刚满18岁的儿子,自己搬进出租屋。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债权人只要证明儿子没有实际支付购房款,就能申请撤销。

追偿权的行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追偿权的行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民法典》第519条、700条等规定,行使追偿权必须满足四大硬核条件:第一,存在连带债务或担保责任的法律关系;第二,追偿人已实际履行超过自己份额的债务;第三,被追偿对象存在应分担的债务份额;第四,追偿请求未超过3年诉讼时效。这四个条件就像追偿权的四把钥匙,缺了任何一把都打不开维权的大门。

手把手教你玩转追偿权

想象一下张三、李四、王五合伙开餐厅,三人签了连带担保合同。后来餐厅倒闭欠了供应商30万,张三一个人扛下全部债务。这时候张三就获得了向李四、王五各追偿10万的资格,这就是典型的追偿权案例。但要张三自己只承担了15万债务,他只能就超出自己份额的5万进行追偿。

到期债权异议的处理

到期债权异议的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当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被冻结时,第三债务人(次债务人)有权在收到履行通知后15日内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将停止执行该债权,除非该债权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这种制度设计既保护次债务人的抗辩权,又防止执行程序被恶意拖延。

遇到债权异议别慌!手把手教你应对流程

上个月刚处理完一起建材供应商的案子,被执行人欠了200万工程款,我们查到甲方有笔300万的到期工程款准备执行。结果甲方财务主管当天就拿着送货单复印件来提异议,说实际只欠180万。这种情况该怎么破?

无借款合同可起诉吗

无借款合同可起诉吗

很多人在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时,最头疼的就是没签过正式借款合同。《民法典》第667条和679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实际履行(转账)来成立。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白纸黑字的借条或合同,只要你能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照样可以去法院起诉!法律上认可的合同不仅限于书面形式,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备注、电话录音等都成为关键证据。

没合同也能打赢官司的3大关键

杭州就发生过一个典型案例:老王通过微信分5次借给朋友23万,只有转账记录和几句语音。后来对方赖账,老王带着手机原始记录去公证处做了证据保全,最终法院判决对方必须还钱。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打赢无合同借贷官司要把握3个要点:

第三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

第三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

最近不少企业老板都在问收到第三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该怎么办,这个看似复杂的法律文书,其实用《民法典》第524条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当债务人不还钱时,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欠债务人钱的第三方还钱!就像三角债里,A欠B钱,C又欠A钱,B可以直接找C要账。不过要三个关键点:第一必须三方债务都已到期,第二第三方没有正当抗辩理由,第三只能要第三方该还债务人的那部分钱。

这个通知书可不是随便发的

上周刚处理个案子,建筑公司老板王总被坑惨了。开发商欠他800万工程款,材料商又欠开发商500万设备款。王总直接给材料商发通知书要求代偿,结果材料商拿出合同说我们约定必须开发商先开票才能付款,这属于正当抗辩理由,法院判王总败诉。所以发通知书前一定要确认:三方债务是否都到期?第三方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债务数额是否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