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从法律角度看,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民法典》合同编的核心内容。第509条,当事人需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循诚信原则,并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简单说就是:签了合同,双方必须按约定办事,不能玩套路,还要互相配合。你租房子,房东得按时交房,你不能拖欠租金;你买商品,卖家要保证质量,你不能故意损坏再退货。

合同不是一张纸,而是双方的行动指南

很多人觉得合同签完就锁抽屉了,其实它应该像手机导航一样天天用!举个例子:小王开了家奶茶店,和供应商签了每周送100斤珍珠的合同。结果有次供应商只送了80斤,小王直接扣了20%货款。供应商急眼了:天气不好产能不足啊!但法院判小王胜诉——白纸黑字写清楚了数量,突发情况得提前协商,不能单方面打折。

再网红合作坑位费合同,MCN机构承诺保底500万观看量,结果只做到50万。商家不仅能要求退钱,还索赔。这里有个关键:合同里有没有写保底效果?有没有约定达不到的补救措施?所以说,责任义务不是空话,得到怎么做、做多少、做不到怎么办。

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个高频问题,你正在踩坑

问题1:对方不按合同履行,我能直接解约吗?

典型错误操作:客户延迟付款3天,供应商立马停止供货并索赔。实际上要看合同有没有约定宽限期。写明了超期7天可解约,那第8天才能行动。建议操作:先发书面催告函,留足补救时间,别把自己变成违约方。

问题2:合同写尽量配合算不算义务?

血的教训:某公司签推广合同要求对方尽量多发朋友圈,结果人家一个月只发2条。法院认为尽量太模糊,不支持索赔。正确写法应该是量化标准,每周发布3条原创内容,每条展示时间不少于24小时。

问题3:微信聊天能修改合同条款吗?

真实案例:采购合同原本约定货到付款,后来双方微信说改成月结。结果卖方按微信聊天记录主张月结,买方不认账。法院怎么判?关键看有没有书面补充协议!口头或线上沟通有法律效力,但举证困难。保险做法:任何条款变动都要签补充协议,哪怕只是盖个公章。

问题4:违约金写多少合适?

常见误区:以为违约金写得越高越保险。其实《民法典》585条,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被认定过高。你租房提前解约,合同写赔10个月租金,但房东实际空置期只有1个月,法院很把违约金降到1-2个月水平。

问题5:对方公司注销了,还能追究责任吗?

冷知识:很多人在对方注销公司后就自认倒霉。其实《公司法》,清算组成员故意隐瞒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赔偿。曾有人起诉已注销公司股东,成功追回货款。关键动作:发现对方要注销时,立即申报债权并留存证据。

写在

合同就像婚姻证书,领证只是开始,过日子才是重点。双方记住三个口诀:模糊条款要,变更内容留痕迹,出了问题讲顺序(先协商再法律)。下次签合同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条万一做不到,我能怎么办?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