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合同约定一般承担哪些责任
《民法典》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责任形式包括:
1. 继续履行责任:违约方必须按原合同约定完成义务,常见于房屋买卖、定制服务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合同。
2. 赔偿损失:需赔偿守约方实际损失+可预期利益损失,供应商断货导致的生产线停工损失。
3. 支付违约金:合同约定的惩罚性金额,最高可超过实际损失30%(《民法典》第585条)。
4. 定金罚则:给付方违约无权要回定金,收受方违约需双倍返还。
合同违约的5种常见死法
现实中最容易踩雷的违约情形,比电视剧更狗血。去年处理过某网红带货案,商家签了保底500万销售额的合同,结果实际只卖了3万,被判赔违约金+商家损失共计280万。这几个坑千万别踩:
第一坑:口头承诺不算数 装修公司承诺送全屋美缝,合同没写?法院只看白纸黑字。重要条款必须落实到合同里,微信聊天记录都不被采信。
第二坑:不可抗力变背锅侠 疫情初期大量企业拿不可抗力说事,但需满足三个要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某教育机构借口疫情不退学费,结果败诉赔钱。
第三坑:违约金写个天文数字 见过最离谱的合同写违约赔1个亿,结果法院直接砍到实际损失的1.3倍。记住违约金不是越高越好,超过实际损失30%被调整。
企业违约的3大隐秘原因
你以为老板们故意违约?真相更扎心。接触过200+违约案件后发现:
资金链断裂综合征:某初创公司签了5个服务合同,结果融资失败直接摆烂。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协商变更合同,比硬扛到赔得少。
合同管理混乱症:行政部签的采购合同,财务部压根不知道付款时间。建议企业建立合同台账系统,设置履约提醒。
法盲型自信:大不了退定金这种想法最危险。某开发商以为双倍返还定金就能解约,结果被购房者索赔房价上涨差价200万。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违约金过高能要求降低吗?
可以!《民法典》第585条,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的,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调减。去年有个案例,合同约定违约金500万,实际损失200万,最终法院调整为260万。
问题2:定金和违约金能要吗?
二选一!《民法典》第588条明确规定,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的,守约方只能选择一种主张。收了10万定金,要么没收定金,要么要违约金,不能叠加使用。
问题3:被违约后怎么取证最有效?
记住3件套:履约过程全程留痕(微信记录+邮件)、第三方见证(快递签收单、验收报告)、及时发书面催告函。某建材纠纷案中,买方因没保存催货记录,白白损失30万索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