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地的确定
《民法典》第510条和511条规定,合同履行地看双方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合同性质确定。买卖合同中交货地、服务合同中服务提供地都被认定为履行地。这个认定直接影响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民事诉讼法》第24条明确规定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曾有案例显示,同一份运输合同因履行地认定不同,导致诉讼成本相差数万元。
合同履行地认定的四大实战规则
第一招叫白纸黑字最保险,去年有个建材商和装修公司签合特意加了一行:所有货物交接在萧山仓库完成。后来发生纠纷时,杭州萧山区法院直接立案,省了跨省诉讼的麻烦。
第二招是看行业潜规则,有个做小程序开发的小公司,合同没写履行地。结果法院按行业惯例认定服务器所在地深圳为履行地,程序员们差点集体出差应诉。
第三招要实际履行痕迹,去年郑州有个房屋租赁纠纷,虽然合同写着房屋所在地管辖,但租客实际在西安通过视频签约付款。法院调取微信记录后,认定主要义务履行地在西安。
最刺激的是第四招跨国合同怎么算,去年跨境电商卖家把履行地写成欧盟境内,结果纠纷时发现不同欧盟国家法律差异巨大。还是靠补充协议才解套。
5个高频问题解答
1. 合同没写履行地怎么办?
别慌!《民法典》511条有兜底条款。买卖合同要看交货方式:上门自提算卖家地盘,送货上门算买家地界。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就判过类似案件,快递单上的收货地址成了关键证据。
2. 约定了两个履行地有效吗?
这种情况就像在合同里埋雷。去年有家公司在合同里写了上海仓库和广州办公室,结果纠纷时两地法院都不接案子。还是最高法指定管辖,光程序就折腾了半年。
3. 实际履行地和约定不一致怎么算?
这里有个经典案例:合同约定合肥交货,结果卖方临时改到南京交货,买方没反对。法院调取物流记录后,认定南京成为新履行地。所以变更履行地记得要书面确认!
4. 网络合同履行地怎么认定?
现在这个问题超高频!最高法司法解释,通过网络交付标的的,买受人住所地是履行地;其他方式按约定。去年有个游戏代练纠纷,法院就是玩家IP地址所在地确定管辖的。
5. 如何避免履行地纠纷?
记住三件套:合同里用黑体字单独约定履行地条款;涉及多地的要写明主履行地;变更履行地必须签补充协议。去年有家企业就因为用红色印章在合同首页加盖履行地提示,纠纷时直接省了20万律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