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人可以要回房子吗
《民法典》规定,出资人能否要回房子,关键看房屋产权登记和出资性质。房子登记在出资人名下,当然可以主张所有权;但登记在他人名下,则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证明出资属于借款或共同购房协议。很多纠纷源于“出资”被认定为赠与而非借款。父母为子女买房,若没有书面约定,法院视为赠与。能否要回房子取决于出资性质+产权登记+证据链是否完整。
一、钱给了房子没到手?这4种情况要警惕
小张给女友转账50万买房,结果分手后才发现房产证只有女友名字。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我们处理过的200+案例,最容易踩坑的有这几种情况:
1. 情侣共同买房:热恋时你侬我侬,买房只写一个人名字。分手时没签过任何协议?准备好转账记录也没用,法院认定为恋爱馈赠。
2. 亲属间借名买房:老王用儿子首套房资格购房,结果儿子结婚后儿媳要求分房。这种案例我们见过太多,借名买房风险比收益大十倍!
3. 朋友合伙投资:三人凑钱买商铺约定按比例分成,结果产权登记人偷偷抵押房产。没有工商登记的合作协议,在法律面前就是一张废纸。
4. 婚内父母出资:男方父母掏空积蓄给小两口买房,离婚时才发现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最高法早有解释,这种情况除非明确约定赠与自己子女,否则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二、教你3招锁死房产权益
吃过亏的人都知道,光有钱不行,关键要有法律武器:
第一招:书面协议+公证 别嫌麻烦!哪怕是亲父子也要白纸黑字写清楚是借款还是共同购房,约定好产权比例、使用权限、处分条件。去年我们有个客户,就是靠公证过的协议书成功要回700万房产。
第二招:资金流水做标记 转账时务必备注“购房借款”或“共同购房出资款”,每月通过聊天记录确认债务关系。有个经典案例,当事人每次转账都发微信说“这是买房用的钱,以后要还的”,最终被法院采信。
第三招:预告登记+抵押登记 是借名买房,一定要做预告登记防止对方私自卖房。我们帮客户设计过「双重保险方案」:先签借款合同,再办理房产抵押登记,这样哪怕对方想搞小动作也过不了户。
三、血泪教训:这些证据千万不能丢
去年有个案子让我印象深刻:李先生给侄子转了200万买房,结果侄子翻脸不认账。幸亏我们找到了关键证据:
1. 银行流水显示"购房款"备注
2. 微信聊天记录提到"暂时借用购房资格"
3. 电子邮件往来的购房方案
4. 物业费缴纳凭证(实际居住证明)
最终法院判决侄子返还房款。记住,证据链要形成闭环!录音、短信、邮件、证人一个都不能少。千万别学某些人,只有口头约定就敢转几百万,哭都找不着调。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父母出资买房能要回来吗?
关键看是否有约定。购房时明确是借款,保留借条+转账记录可以要回。说是赠与,但没明确给夫妻双方,民法典1063条,离婚时可以主张是对自己子女的赠与。
问题2:没签协议只有转账记录怎么办?
赶紧补证据!通过微信聊天诱导对方承认借款事实,问"之前买房借你的50万能不能缓缓?",对方若回复"好的"就构成电子证据。收集购房合同、装修支出等辅助证据。
问题3:房子登记在对方名下还能要回吗?
难度较大但不是没。需要证明:1.实际出资关系 2.存在借名买房合意 3.自己实际使用房屋。我们去年通过水电费缴纳记录+邻居证言+装修合同,帮客户要回了登记在朋友名下的学区房。
问题4:共同还贷部分能要回吗?
当然可以!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婚后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不仅能拿回已还贷款的一半,还能主张对应比例的房产增值。有个案例女方获得67万补偿,比当初还贷金额多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