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儿女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父母给子女的钱是否能要回来,核心要看这笔钱的法律性质。《民法典》明确规定:属于赠与行为(日常红包、买房资助),原则上是不能要回的;但能证明是借款(有借条、聊天记录),或者属于附条件赠与(给钱是为了结婚,但后来婚没结成),就有机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父母的钱到底算送还是借?关键看证据!
现实中很多家庭纠纷,都是因为钱的性质说不清。老张给儿子30万买房,儿子觉得是白给的,老张却说等你赚钱了要还,结果闹上法庭。这时候法官会看什么?
第一看转账备注:写的是借款或暂借,胜算大增;第二看聊天记录:微信里父母说过这钱你先用着,以后慢慢还;第三看实际用途,钱是拿去治病还是买奢侈品,都影响判决。
这4种情况,父母大概率能要回钱
情景1:说好是借的——哪怕没借条,只要有录音、短信等证据证明是借款,法院会支持返还。
情景2:给钱是为了结婚——结果婚没结成,彩礼钱可以要回(民法典第1042条)。
情景3:子女严重不孝——虐待父母,撤销赠与。
情景4:父母陷入经济困难——突发重病,可以要求子女返还部分资助。
不想撕破脸?教你3招防风险
招数1:转账时加备注——购房借款或生日赠与,一字之差决定性质。
招数2:家庭会议录音——全家人当面说清钱是借还是送,避免日后扯皮。
招数3:签份亲情协议——尤其是大额资金(50万以上),写清楚是否要还、怎么还。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父母给的生活费能要回来吗?
答:大概率不能!日常小额转账(学费、房租等)视为无偿赠与,除非父母能证明当初明确约定是借款。
问题2:微信转账没备注,还能要回钱吗?
答:有机会!能找到其他证据链,聊天记录里提到先借你5万、子女曾承诺还款,法院仍支持返还。
问题3:给子女买房的钱怎么保护?
答:最优方案是签协议+房产加名。写明购房款属于借款或房产按出资比例共有,避免子女私自卖房。
问题4:子女不养老,能要回以前给的钱吗?
答:特殊情况下可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子女拒不赡养且父母生活困难,法院判决返还部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