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出资人怎么认定

房产出资人怎么认定

最近接到好多咨询都在问"房子我出钱买的,为啥不能证明我是房主?"今天咱们从法律角度掰扯清楚这个事。《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的最终依据,但实际出资情况在特定情形下也能推翻登记。简单说就是:房产证写谁名原则上归谁,但有相反证据可以翻盘!

要认定实际出资人身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实际出资行为,第二有明确购房合意,第三没有赠予意思表示。特别是父母给子女买房这种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说过,不能单纯以出资就认定为共同购房人,必须拿出书面协议才行。

一、你的钱怎么花才算数?

去年处理过个案子特别典型:小两口买房,男方家里出了80万首付,女方家装修花了30万。离婚时男方说首付是借款,女方说装修款算出资。法院怎么判?装修款不算购房出资!这里划重点:只有直接支付给开发商或卖方的购房款才算数,装修、家电这些后续花费属于添附行为。

现在流行婚前买房婚后还贷,这种情况怎么算?《民法典》司法解释三说得很明白:婚前首付是谁的就是谁的,婚后共同还贷部分要补偿。房子总价200万,男方婚前付60万,婚后两人一起还了140万,离婚时女方可以主张70万的补偿。

二、转账记录就是铁证吗?

很多人觉得有银行流水就稳了,其实不然!去年有个案子当事人拿着200万的转账记录,结果败诉了。为啥?因为收款方是他亲弟弟,又没备注用途。法官说这是借款也是生意往来。所以记住:转账必须备注"购房款"!最好签个书面协议,微信聊天记录也行。

现在流行父母帮忙买房,这里头门道更多。是领证前父母全款买房,写自己孩子名,妥妥的个人财产。要是领证后父母出首付,小两口还贷,这首付算不算赠与?《民法典》规定,没有特别约定的话,默认算赠与双方!所以父母们要给钱时最好签个借款协议。

三、这些坑千万别踩

见过最冤的是个程序员小哥,三年给女朋友转了70万买房,结果分手后一分钱都要不回来。为啥?每次转账都写的"520""1314"!法官说这明显是赠予。所以切记:大额转账千万别玩浪漫数字!

还有个常见误区:觉得签了联名购房合同就万事大吉。其实实际出资比例和合同约定不符,离婚时照样可以主张多分。合同写各占50%,但你能证明自己出了70%的款,法院会酌情调整分配比例。

常见问题解答

1. 婚前男方父母出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怎么分?

首付部分归男方个人所有,婚后还贷及增值部分双方平分。首付100万,婚后还贷100万,房子增值到300万,女方可以分得(100万+100万)÷2=100万。

2. 只有转账记录能证明出资吗?

不一定!必须结合购房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形成证据链。建议转账时备注"购房款",并保存好开发商出具的收据。

3. 父母出资买房怎么避免被认定为赠予?

最保险的做法是签订借款协议,并在转账时备注"购房借款"。哪怕没有协议,也要在微信聊天里明确是借款,"妈这钱我们过两年就还您"。

4. 借名买房有什么风险?

实际出资人面临房本被抵押、被出售的风险。必须借名,务必签订代持协议并进行公证,保留所有出资凭证。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