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房买卖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拆迁房买卖协议是否有效,关键看房屋性质和协议内容!《民法典》规定,拆迁房属于“安置房”且当地政府设定了限制转让期(5年内不得交易),在限制期内签订的买卖协议被法院认定无效。但房屋已取得完整产权证且无政策限制,协议就受法律保护。不过很多纠纷源于买卖双方对政策不了解或“赌拆迁”心态,导致协议存在重大法律漏洞。

一、拆迁房买卖的“三大雷区”

案例:张三买了李四的拆迁安置房,签了协议付了钱,结果3年后办证时发现政府规定要满5年才能过户。张三想打官司,法院却说协议无效,只能退钱不赔房!这种“房财两空”的情况太常见了。拆迁房买卖主要存在这些风险:

1. 产权证没到手,协议变废纸
很多拆迁房是期房,签协议时连房产证都没有。《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没产权证的房子不能过户,这时候签的协议被认定为“无权处分”,遇到纠纷时买家只能主张退款,不能强制过户。

2. 政策变动让协议“猝死”
某市突然规定拆迁房10年内不得交易,之前签的协议即使合法也无法履行。这种情况属于“情势变更”,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3. 卖家反悔成本低
遇到过卖家看到房价暴涨,宁可赔违约金也要毁约的案例。因为很多协议约定的违约金只有10%-20%,而房价涨了50%,卖家毁约反而赚更多。

拆迁房买卖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二、这样做协议才有效!

想让拆迁房买卖协议站得住脚,记住这4招:

1. 查清房屋“前世今生”
要求卖家出示拆迁补偿协议、选房确认单,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查备案信息。是经济适用房,还要看是否满足上市交易条件。

2. 协议里加“双保险条款”
约定“若因政策原因无法过户,卖家需按市场差价赔偿”或“买家可占有使用房屋直至过户”。曾有法院支持这类条款,认定买家有权继续居住。

3. 把全家人都拉进来签字
拆迁房涉及多个安置人,必须让所有权益人签字。有个案例是妻子代丈夫签字卖房,后来丈夫不认账,法院判协议无效。

4. 公证+律师见证双管齐下
虽然公证处不给没房产证的协议做公证,但可以请律师做见证并保留付款凭证。某案例中,律师见证的微信聊天记录成为关键证据。

三、这些问题你一定想知道

问题1:拆迁房没过户,协议算数吗?

答:要看情况!房屋本身具备交易条件只是暂时不能过户(在办证过程中),协议有效;房屋本身被禁止交易(在限售期内),协议无效。杭州就有判例,限售期内签订的协议被判无效。

问题2:小产权拆迁房买卖有效吗?

答:大概率无效!小产权房本身是集体土地性质,《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非本村集体成员购买这类房屋的协议无效。就算遇到拆迁,赔偿款也归原房主。

问题3:协议被认定无效怎么办?

答:可以要求返还购房款+赔偿损失。《民法典》157条,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损失。买家明知房屋限售仍购买,被判承担30%责任。建议立即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卖家转移资产。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