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已成交客户不给中介费怎么办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三条明确规定,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买卖双方通过中介签署了正式的居间合同,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中介费支付条款,买方或卖方在交易完成后拒付中介费已构成违约行为。中介机构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包括但不限于发送律师函、申请支付令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重点在于中介方是否完整履行了合同义务,并保留了完整的服务证据链。

房子已成交客户不给中介费怎么办

一、中介费纠纷背后的真实故事

最近接到个中介小哥的咨询,说他促成了套2000万的别墅交易,按约定该收3%的中介费。结果过户当天买家突然翻脸,说中介就带看了3次房,60万服务费太贵。更绝的是买卖双方私下加了微信,现在联合起来拒付中介费。这种情况就像餐厅吃完饭说菜太贵拒绝买单,在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脚。

其实中介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三类情况:客户觉得服务不值这个价、交易中出现过纠纷、或者买卖双方私下跳单。有个经典案例,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判的中介费纠纷,买家以"没帮忙砍价"为由拒付,结果法院不仅判全额支付,还加了逾期利息。法官说的很明白:中介的核心价值是促成交易,不是当砍价师。

二、5步搞定中介费追讨

第一步先翻出签的居间合同,重点看三点:服务内容写没写全、收费条款是否明确、违约条款怎么约定。记得去年帮个中介公司打官司,他们合同里写着"协助办理贷款",结果真打官司时发现客户根本没办贷款,这服务项就没完成,中介费打了7折。

第二步赶紧固定证据,带看记录、微信沟通、过户材料这些要马上归档。特别是微信里客户说过"辛苦你们了""感谢帮忙"这类话,在法庭上都是认可服务的铁证。有家中介更聪明,每次带看都让客户签确认单,这种证据链法院最喜欢。

第三步先礼后兵,别急着撕破脸。可以约着喝个茶,说说中介小哥的不容易。有个案例客户本来铁了心不给钱,中介店长带着成交时的合影上门,客户想起中介帮忙协调户口的辛苦,当场就把钱结了。实在不行再发律师函,现在很多平台几十块就能发正规函件。

三、中介自我保护指南

建议把服务拆成三个阶段收费:签合同收30%,网签收40%,过户收尾款。某连锁中介的"3331"收费法就很好用,既能筛选诚意客户,又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合同要请专业律师审,别用总部给的模板照搬,每个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流程差异很大。

服务过程记得"留痕艺术",重要节点让客户签字确认。房源实地勘察表、税费测算确认书、过户材料清单,这些签过字的文件比微信记录更有力。有家杭州的中介每次见面都录音,提前告知客户"为保障双方权益进行录音",这样取得的证据合法有效。

常见问题解答

1. 客户说中介费太高能拒付吗?

《关于放开房地产咨询收费和下放房地产经纪收费管理的通知》,中介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只要签约时双方自愿,就算事后觉得贵也不能成为拒付理由。但中介要明码标价,不能玩价格套路。

2. 没签书面合同能要中介费吗?

口头约定也受法律保护,但需要提供确凿的服务证据。建议通过微信确认服务内容和费用,发消息说"王哥,按咱们说好的,成交后收1%中介费",对方回复"好的"就构成电子合同。

3. 客户私下交易怎么办?

这种情况可以依据《民法典》965条追偿,只要能证明是中介提供的交易机会,即便跳过中介成交,法院也会支持合理的中介费。关键要保留带看记录和房源信息证据。

4. 中介有过错还能收费吗?

需要分析过错程度。是未披露房屋查封等重大瑕疵,丧失全部中介费;是服务瑕疵但不影响交易,法院酌减费用。建议完善服务质量管控体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