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产权归谁所有

《民法典》第209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就是法律认可的房屋产权人。不过经常出现"登记名字"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就要结合购房合同、出资证明、婚姻关系等综合判断。

一本房产证引发的家庭大战

上周刚处理完张阿姨家的房产纠纷案,特别有代表性。张阿姨和老伴用毕生积蓄给儿子买房,想着写老两口的名字更保险。结果儿子婚后偷偷把媳妇名字加到了房本上,现在小两口闹离婚,媳妇要分走半套房。气得张阿姨直拍大腿:"这可是我们老两口的棺材本啊!"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现在年轻人买房,经常是六个钱包凑首付,但产权登记只写小夫妻名字。等闹矛盾了才发现,法律只认房本上的名字。就像去年有个案子,男方父母出资300万买房,房本只写女方名字,离婚时法院真把房子判给女方了。

房屋产权归谁所有

农村宅基地房更让人头疼

去年回老家听说个事,李叔家宅基地房翻建花了50万,三个儿子凑的钱。现在房子拆迁补偿500万,三个儿子为分钱打破头。问题出在宅基地证还是李叔名字,按法律规定补偿款就该给李叔。但儿子们觉得钱是他们出的,就该平分。这种情与法的冲突在农村特别普遍。

还有城里人买农村房的,签了买卖合同住十几年,遇到拆迁原房主反悔要收回房子。法院认定合同无效,买房人只能拿回当初的购房款,现在房价翻了几十倍也只能干瞪眼。

夫妻买房这些坑千万别踩

我表妹结婚时非要老公在房本上加名,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结果去年想置换学区房,卖房时才发现要老公签字同意,因为房子变成夫妻共同财产了。所以说加名这事真是双刃剑,加的时候容易,想分开就难了。

现在流行"婚前买房,婚后还贷",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小王婚前首付100万买500万的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400万。离婚时房子增值到1000万,女方可以分到的不仅是还贷部分,还能分相应增值。算下来拿走300多万,是不是很意外?

常见问题解答

1. 婚前男方父母全款买房,婚后加女方名字能分多少?

这种情况女方原则上可以分得房产份额,比例看加名方式。是按份共有写明各占50%,离婚就能分一半;只是共同共有,法院会考虑婚姻时间、贡献度等因素,在10%-50%之间判决。

2. 父母出资给子女买房怎么保住老本?

建议签订借款协议或赠与协议,明确是借款还是只赠与自己子女。最好转账备注"购房借款",保存好付款凭证。北京有个案例,父母用退休金给儿子买房,靠着369笔转账记录打赢了官司。

3. 农村房子没证怎么证明是自己的?

可以收集宅基地审批文件、建房许可、邻居证明、历年缴费凭证等。有个案例靠20年前的买砖发票和电工证言,最终确认了房屋权属。

4. 小产权房拆迁有补偿吗?

法律上小产权房不能合法交易,遇到拆迁只能获得建房成本补偿。深圳有案例,买家花200万买的小产权房,拆迁只拿回80万建房成本。

5. 老公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怎么计算女方份额?

计算公式:共同还贷本息÷(总房款+已还利息)×房屋现值×50%。房子买价100万,共同还贷40万,现价200万,女方大概能分40万左右。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