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买房产权归谁
《民法典》第297-310条规定,合伙买房产权归属主要看两点:一是房产证登记情况,二是合伙人之间的书面约定。房产证写了所有人名字和份额(张三60%、李四40%),则按登记比例认定产权。只登记为"共同共有"且无书面协议,默认按出资比例或等额共有。但实操中经常出现"登记名字≠实际出资"的情况,这时必须靠书面协议主张权利。
年轻人合伙买房的血泪教训
我处理过最典型的案例是三个闺蜜凑首付买房投资,房产证只写了一个人的名字。两年后房价翻倍,登记人突然说自己要结婚,要求另外两人按三年前出资额退钱。最终闹上法庭,法官依据微信聊天记录判定三人实际为按份共有,登记人需按现市场价补偿合伙人。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再好的关系也要签协议!
必须掌握的4种共有协议条款
1. 出资明细条款:不仅要写首付比例,还要约定装修款、税费、月供的分摊方式。有个客户就栽在没写维修基金,结果20万的电梯更换费引发纠纷
2. 使用权条款:特别是多人合买学区房的情况,必须明确孩子入学名额归属。曾见两家人为抢入学资格把学区房空置三年
3. 退出机制条款:建议设置"优先购买权+市场价评估机制"。遇到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合伙人要求按10年前价格赎回股份
4. 违约条款:建议约定日千分之一的滞纳金。去年帮客户追回120万逾期出资款,全靠这条威慑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没签协议但微信聊天能当证据吗?
关键看聊天内容是否明确约定份额。去年杭州中院判例显示,持续讨论"55分成""各出一半"等聊天记录,配合转账凭证可以作证。但碎片化的"你先垫着""回头算"不被采信。
问题2:父母出资算借款还是赠与?
最高法明确: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没有书面约定视为借款!刚有案例判决子女及其合伙人需连带偿还父母出资款。建议在购房协议中专门列明父母出资性质。
问题3:分手后怎么分割恋爱期合伙房产?
切记保留装修转账记录!去年经手的案子中,男方虽占70%产权,但女方提供的15万装修发票被法院认定为"房屋增值贡献",最终多分得8%份额。装修款记得在协议中约定折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