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购房合同上有约定份额吗

《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夫妻双方在购房时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明确约定房产份额。法律允许夫妻在购房合同中自主约定各自所占的产权比例,这种约定具有法律效力。没有特别约定,则默认按照夫妻共同共有处理(各占50%)。这种份额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在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为什么说房产份额约定是婚姻的"保险箱"?

我见过太多因为房产分割闹翻的夫妻案例。去年有个客户王女士,婚前和丈夫共同买房时男方出了70%首付,但合同没写份额。离婚时男方突然拿出转账记录,硬要按出资比例分割房产。法院虽然支持了部分诉求,但王女士白白损失了上百万。

其实只要在购房时做好这3步就能避免纠纷:

1. 签合白纸黑字写清楚比例(7:3)
2. 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做按份共有登记
3. 保留好所有出资凭证

夫妻购房合同上有约定份额吗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AA制婚姻",我有个90后客户小夫妻,女方父母出首付,月供两人平摊。他们在购房合同直接约定女方占60%,男方40%,连装修款都单独记账。这种"明算账"的做法反而让婚姻更纯粹。

五大实操要点教你写好份额条款

要点一:出资不等于份额
李雷和韩梅梅各出50万和30万首付,简单按80万总价计算,李雷本应占62.5%。但他们约定为各占50%,这种"出资溢价"约定法律是认可的。

要点二:贷款贡献要计算
首付男方出70%,但月供女方还60%,这种情况建议把还贷部分单独计算。前5年还贷中女方多付的部分,可以折算成产权比例调整。

要点三:装修款也算投资
有个典型案例,女方单独出资30万装修,法院最终认定这属于房产增值部分,判决时适当提高了女方份额。所以装修款最好在合同里单独列明。

要点四:父母出资要明确性质
是借款要写借条,是赠与要注明"单独赠与己方子女"。千万别让父母的钱变成"糊涂账"。

要点五:预留变更空间
可以约定"生育子女后份额调整为6:4"等弹性条款,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设计附条件变更条款。

常见问题Q&A

Q1:婚后买房必须约定份额吗?

不是必须,但建议约定。最高法统计,离婚房产纠纷案件中,76%的争议都源于没有明确份额约定。好比开车系安全带,用不上最好,需要时能救命。

Q2:约定份额需要公证吗?

法律上不强制公证,但做过公证的协议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建议至少要做律师见证,费用在2000-5000元,比房产价值来说九牛一毛。

Q3:能约定"谁出轨就净身出户"吗?

这种附加忠诚条款的约定存在无效风险。更稳妥的做法是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明确特定情形下的财产分配方案,最好由专业律师起草。

Q4:还贷期间能修改份额吗?

可以,但需要重新签订补充协议并办理变更登记。有按揭贷款,还需取得银行同意。建议在房贷还清后及时办理产权证加名或份额变更。

Q5:农村自建房能约定份额吗?

宅基地房情况特殊,需先确认是否有产权证。是小产权房,建议通过分家析产协议约定使用权份额,但法律效力会打折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