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不明视为没有约定
看到约定不明视为没有约定这句话,很多人会联想到白纸黑字才算数。其实这个法律原则出自《民法典》第511条,专门针对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情况。简单说就是:当双方在合同里写得模棱两可,事后又扯皮时,法律默认你们根本没约定过这件事!这个规定就像裁判手里的黄牌,专门警告那些签合同不认真的人。
血泪教训:这些场景坑过无数人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甲方和乙方签了份直播带货合同,写着达到约定效果支付尾款。结果双方对效果理解完全不同——甲方认为是销售额破百万,乙方觉得是涨粉5万。法院直接判尾款条款无效,就因为合同里根本没写清楚指标。
日常中最容易踩雷的是这3种情况:
1. 用形容词代替数字:尽快付款优质材料这种表述约等于没说
2. 责任划分模糊:实际情况协商本质是没协商
3. 引用不存在的标准:按行业惯例却不写明哪个惯例
这届法官怎么判?看透裁判套路
处理这类纠纷时,法官有套固定流程:先看合同原文→再查交易习惯→搬出法律规定。租房合同没写维修责任,先看当地租赁惯例,没有的话直接按《民法典》规定,日常小修归房东,人为损坏租客赔。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判决:某网红签约时约定不得从事有损形象的行为,结果因为吃路边摊被公司索赔。法官认为形象标准没约定,直接驳回了公司诉求——毕竟法律不管人吃饭自由。
防坑指南:5招炼成签约高手
第一招:把甲方乙方替换成名称,避免主体混淆
第二招:所有金额后面加括号大写,10000元(壹万元整)
第三招:时间节点精确到年月日,拒绝月底前尽快
第四招:违约责任要数字化,别写赔偿损失而是按日千分之三支付违约金
第五招:加个释明条款:本合同未尽事宜均以书面补充协议为准
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租房合同没写维修费谁出怎么办?
这种情况直接适用《民法典》713条,日常维修归房东,租客故意损坏的自己修。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热水器自然老化维修费判房东承担,租客乱改装导致的漏水就得自己买单。
劳动合同约定按绩效考核发奖金有效吗?
没写考核标准,这个条款等于废的!上海某公司就因为这样被员工集体起诉,法院判按同岗位平均绩效补发奖金。记住必须写明考核指标、计算方式、发放时间三要素。
合作协议写利润五五分成有风险吗?
大坑预警!必须明确是毛利还是净利,扣除哪些成本,何时结算。有家网红奶茶店合伙人就栽在这,一个认为扣原料成本,另一个要扣人工租金,五五开变成五五分账纠纷。
购房合同中的赠送车位怎么认定?
关键看有没有注明车位编号和产权性质。南京发生过著名案例,开发商说送车位结果给的是人防车位,法院判赔差价。一定要写明车位位置编号,注明使用权还是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