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没有约定份额法院会如何判决
《民法典》第299条、第301条规定,当购房合同未明确约定产权份额时,法院一般会按照以下原则处理:属于按份共有则默认各占50%,属于共同共有则需结合出资比例、实际贡献等因素综合判定。但实际判决中出现更复杂的情况,父母为子女购房、夫妻共同还贷等特殊场景,法院会证据链作出裁量。
一、法院判决的三大核心依据
杭州某案例中,兄妹合资购房未约定份额闹上法庭。法官最终按银行流水判哥哥占70%,妹妹占30%。这说明法院主要看三个关键点:
1. 实际出资证明:保留好转账记录、收据等原始凭证,微信聊天提到出资情况也能当证据。
2. 共有关系性质:夫妻默认共同共有,朋友合伙多认定按份共有。
3. 房屋使用情况:长期居住方、装修出资方获得更多份额。
二、五大特殊场景判决指南
场景1:父母为子女买房:新规明确,若无书面约定,父母出资视为借款或赠与需综合判断。上海某案例中,儿子结婚后父母追讨房款,因无借条被判败诉。
场景2:恋爱期间购房:分手时容易扯皮。建议保存好首付转账记录,装修费用票据,最好签同居财产协议。
场景3:借名买房:北京某案例中实际出资人因无法证明代持关系,痛失房产。必须签订书面代持协议并进行公证。
场景4:遗产继承房:多个继承人未约定份额的,原则上均等分割,但尽到主要赡养义务的可多分。
场景5:公司购房:股东按持股比例分配,但需提供公司章程等证明材料。
三、补救措施与风险防范
发现合同没写份额别慌,可以:
1. 补签《房产份额确认书》并进行公证
2. 通过银行转账备注"购房款"明确出资
3. 留存装修、物业费缴纳等支出凭证
4. 用书面形式约定房屋使用规则
5. 在房产证上添加按份共有备注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夫妻离婚时怎么分未约定份额的房产?
原则上均分,但能证明婚前个人出资的部分除外。男方婚前首付100万,婚后共同还贷200万,离婚时房屋增值到500万,男方可得100+(200÷2)=200万对应的份额。
2. 父母出资部分算借款还是赠与?
起除非有借条,否则默认赠与。某案例中老两口拿着30万转账记录起诉儿子还钱,因无借贷合意证据被驳回。
3. 贷款部分怎么计算份额?
主贷人还贷部分视为个人出资。小王月供5000元中,公积金抵扣3000元属于个人财产,剩余2000元若用夫妻共同收入支付,则配偶享有对应比例。
4. 口头约定有效吗?
必须有第三方证人或其他证据佐证。深圳某案例中兄妹口头约定三七分,但因姐姐提供多年物业费缴纳记录最终获得40%份额。
5. 单方擅自卖房怎么办?
《民法典》311条,买家符合善意取得条件(不知情+合理价格+已过户)则交易有效,受损方可向擅自处分方索赔。建议尽早做产权登记。